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中国与欧盟——联手应对全球变暖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9-10-17

2019 年9 月22 日,借联合国气候峰会召开之际,由国际金融论坛(IFF)绿色增长中心及欧洲碳定价行动小组召集组织,中欧代表相聚纽约,展开高层对话联合倡议中欧如何联手应对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对的最紧迫挑战,各国民众于气候变化对地球未来的影响和威胁都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深感担忧。今年夏天,全球多地发生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对自然及球生灵造成的严重伤害已开始展现。2015 年第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致通过《巴黎协定》,提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必须控制在2 摄氏度以内的世纪目标。就目前现状来看,所开展的工作显然对于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还远远不及预期,而气候变化的速度则越来越快。在纽约参与中欧对话的双方有识之士,清楚地意识到立即开展行动的紧迫性,共同推行一种可能更强有力的机制来应对这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致命威胁。

之所以世界范围内面临减排措施效果受限,要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中去找原因。如果没有相应成本,企业做生产和销售决定时,则没有必要考虑其商业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碳排放如果不受排放成本制约,总排放量一定会不断上升,伴随着全球经济活动高速发展大趋势,以及时间推移,成指数增长,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在世界各国已经开展实施的各种减排措施都具有深刻意义,各种减排工作应该继续坚持,不应当受到任何阻碍;但是这些减排措施却没有触及的到这几年碳排放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减排的成功关键在于引进市场机制,促使碳排放指标具有一个可以交易的市场价格,从而促使市场发挥其自有的平衡机制,稳定的碳排放总量,是稳定全球温度变化的坚实基础。许多国家已有通过引入碳价来达成减排目标的成功经验,世界银行也通过成立碳价领导联盟,致力宣扬碳交易及碳价概念,支持通过碳价来制约碳排放的机制。

在这方面,欧盟和中国都已经朝着这个正确方向向前推进。欧盟实施了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是一个交易碳排放许可市场。欧盟当局则严格控制排放总指标,有碳排放需求的企业必须购买许可,欧盟内部各排放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市场供求平衡机制给予碳排放许可市场交易价格。目前欧洲的碳排放价格为每吨25 欧元,然而碳价并不稳定,过去数月,价格持续波动,一度上涨至每吨30 欧元,随后回落到现在的每吨25 欧元。未来,依旧不能排除交易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犹如2008-2009 年的大萧条,碳价格曾从每吨30 欧元一度跌至每吨3 欧元。

中国也在2017 年12 月19 日建立起了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碳交易价格一直持续走低。

参与纽约对话的中欧代表,肩负着对抗全球变暖的共同愿景,密切合作,积极促进欧盟和中国缩小碳排放交易价格差距;参会代表一致认为,不论是在欧盟还是在中国,一个良性运作的碳交易市场,给予碳排放有效交易价格,是推动当地经济体向无碳能源转型的高效方式。

市场对于碳排放交易价格持续上升的预期,则是所有经济机构共同协作抵抗全球变暖放出的最佳信号。以电力行业为例,由于碳排放成本上升,可以促使电力供应机构逐渐选择无碳方式发电。其他现有高温室气体排放的商业行为也会同样因碳排放成本提高的压力而作出相应改变。

因此,我们相信,欧盟和中国都应当以促进碳交易价格上升为目标。于欧盟,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给碳排放引入一个每吨25 欧元的保底指导价,从而防止碳价格继续波动。而在中国,应当继续完善加强目前的碳排放市场,使碳交易价格充分发挥调节总排放的作用。

全球变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和欧盟,会依照2018 年7 月16 日发布的《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协作推动碳交易价格不断趋近。通过这种方式,共同向世界各国传递一个强有力而且充满望的讯息,世界两大经济体已经强强联手,共同应对这个致命全球危机。

张继中,国际金融论坛(IFF)秘书长

埃德蒙·阿尔方戴利,欧洲碳定价行动小组主席,法国前财政部长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