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明:疫情后美国经济可能率先复苏,
中国超越美国后可能会被反超

作者:IFF研究院

来源:IFF研究院

时间:2020-05-21



2020年5月15日下午,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大国趋势》研讨会。会议围绕未来30年内美国是走向强大还是衰退、用哪些指标衡量、强大和衰退的含义以及有哪些突变因素影响美国地位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的看法和观点。


以下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的发言。

听了几位专家的介绍,受益匪浅,我主要是研究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分析,对美国经济和金融也有一些观察,谈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是关于疫情和美国经济和金融趋势方面

第一,美国具有灵活性的就业制度,有利于危机快速复苏


这次疫情,美国的病例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非常严重,市场上预测美国二季度GDP衰退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四十几都有,幅度非常宽,总之,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衰退可能要超过大萧条的时候。

今年一二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在3.5%、3.6%,4月份一下跳到了14.7%,据说到5月份的时候,可能接近甚至超过20%。这么高失业率,说明美国经济受伤的程度严重。同时,失业率这么迅速上升,可能也说明美国就业制度极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的就业制度使得美国经济遇到危机时能够迅速出清。2008-2009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发源地是美国,危机后美国是率先复苏的,后来把日本、欧盟都拖进去了。我国虽然通过4万亿一揽子计划,迅速走出危机,但是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速度是持续放缓的,美国经济增速反而是不断加快的。当然,最近几年,美国经济增速加快也得益于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减税一系列政策。但整体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率先复苏并且增长非常强劲,失业率降低到3.5%,创了过去50年以来最低的失业水平。因为有灵活的就业制度,如今失业率迅速上升,它的优越性是让企业更好地保存实力,现在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2000多万,占到整个就业人口比重15%左右了,未来可能达到3000万。这其实是企业甩锅,把负担甩给了家庭,甩给了政府,企业保存了实力。故疫情后,美国经济一定会率先复苏,最迅速复苏,有可能迎来一波快速增长,因为企业在疫情过程中保存了实力。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劳工保护制度是最弱的,远不如欧洲国家,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是缺点,是不足,但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可能是一种有优越性的制度。尽管现在欧元区失业率也有所上升,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基本上还是留到了企业,政府实际上承担的比较少。

第二,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能力极其灵活

此次疫情发生后,美联储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和美联储相比,欧元区中央银行想达成政策共识是非常艰难的,往往纠缠不清。这次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欧洲中央银行的反应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但是和美国没法比。在财政政策上,也没有像我们之前想的,民主党会对共和党财政上的救助政策使绊子,不仅没有使绊子,美国两党在救助政策上高度一致,一系列救助措施很快都通过了。在宏观调控方面,美国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在全球都是极其领先的。二战之后,美国经济每经历一拨经济衰退之后都能迅速的走出来。两次石油危机以后,除了日本好一些,美国还是走在了欧洲的前头。

第三,美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强

在发达国家甚至在全球,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是领先的。风投界经常用的指标是独角兽或者高科技公司。从数量上来说,美国的独角兽公司可能没有中国多,但是从实力和发展速度来说,它是绝对遥遥领先的。美国先是有福特、通用、GE等,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先是出现微软、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2000年之后,又有facebook、谷歌等等。美国还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制药公司。美国的创新,尤其技术上的创新能力推动它的经济特别有活力。

第四,美国经济政策有超强的纠错能力

超强的纠错能力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方面,也包括金融方面。我也研究过,从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方面或者金融方面,没有出现过重复性的错误,过去出现的错误之后不会再犯。这一波美国经济衰退主要是新冠疫情造成的,属于外部冲击。如果没有这个疫情,美国经济即使增速有所放缓,但不至于衰退。

二是关于中美经济对比的一些看法

首先,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的经济地位是上升趋势。过去几十年,尤其从1975年前后到现在,美国无论在G7国家和OECD国家,其经济比重不是下降的,而是上升的,这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单纯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这四个国家放在一起比较的话,美国GDP的占比,至少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是上升的。尤其在2000年之后,这个比重上升得快了,而不是慢了,这是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的经济地位。

其次,2050年后中国可能被美国反超。中美经济对比,我国现在的GDP大体是美国的65%,如果按照人均GDP,中国大约是美国的15%,应该是六点五分之一。我们处于追赶美国的状态,在国际上以及国内有一部分人非常乐观,认为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在GDP方面,中国就能超越美国。我感觉超越之后,可能会有一个紧接着被美国反超越的过程,这主要与人口因素有关。美国的人口2010年到现在,它每年净增加人口200万,现在是3.3亿。刚才多位专家也提到了美国移民政策和人口老龄化,整体来说,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全球大国里面,美国的人口还是净增加的,美国人口平均年龄还是比较年轻的,尤其发达国家里面,它的人口平均年龄和日本比的话,要年轻10岁到11岁。美国人口增加,一个是自身的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移民。特朗普终结的是非法移民,未来多少年美国仍然是全球吸纳移民最多的国家,并且吸纳的都是全球高科技人才。到2050年,美国人口将在4亿左右。中国的人口,据多人的预测,中国的人口到时不足14亿,甚至只有12亿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到了2050年前后,美国的GDP有可能重新超越中国。

最后,美国的制造业依然强大,效率比中国高。对于美国制造业或者第二产业,社会上可能有些误读,多数人觉得美国第二产业不行了。从美国GDP构成来看,它的第三产业在80%左右,它的第一产业是在1%左右,它的第二产业是在18%左右,有的时候高一点、有的时候低一点。美国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占它GDP的比重大约是13%到15%。我曾经做过一个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的比较,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在全球排第二或者第三,美国制造业有多少人支撑呢?它的第二产业是2000多万人,它的制造业大约1500万人口。我们的制造业产值排全球第一,但是有2个多亿的工人来支撑。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的货物出口。我们货物出口世界第一,美国第二。货物出口背后是制造业体系,美国制造业实际上很强大,而不是人们认为的这不行、那不行。奥巴马推行的再工业化政策,是有效的。特朗普要求像苹果公司这样的企业,将一些生产线搬到美国,苹果的CEO拒绝了。但是,看美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或者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从2010年3、4月份开始触底,然后到现在回升。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3、4月份,10年时间,美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是净减少的,每年减少五六十万人。2010年3、4月份开始它的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转为上升。美国再工业化的成功得益于美国灵活的就业制度,也说明美国一些产业政策也是有效的,不是没有效。

三是美国金融霸权的一些认识

美国金融霸权过去几年没有衰退。我对金融史、经济史特别感兴趣,梳理过美国的金融霸权。二战之后,美国的金融霸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这个时候美国是比较牛的,对其他国家指手划脚,尤其欧洲、日本都要指望美国援助,尤其是资金援助,这就是当时的马歇尔计划。从60年开始,随着美国贸易顺差的缩小,流出美元的增加,法国带头拿美元跟美国兑换黄金,从60年代到75年前后,美国金融地位和金融霸权是明显衰退的一个过程,这十几年疲于应付法国等国家向美国兑换黄金。另一方面,几次战争也把美国经济拖入衰退,这个过程中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GDP是下降的,是一个衰退的过程。像SDR,当时是美国的缓兵之计,它比较弱了,当时也没有别的办法,同意其他国家搞SDR。到了80年代初的时候,随着里根重新上来之后,SDR基本上被置之不理了。

从60年代初一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的金融霸权确实是衰落的,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把美国政府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的枷锁解除了,在这之后先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期,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美国的金融霸权是上升的。尽管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后,美国有些担心,国际上也有一些说法,说美元不行了。现在来看,美元是一币独大的地位,薅别人羊毛是非常严重的,薅别人羊毛的程度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了美元霸权地位。尤其是从格林斯潘开始,美国在金融方面是比较任性的,完全以国内为主,国内有什么需求,想要宽松就宽松,想要收紧就收紧,基本上不考虑别的国家的要求。大家印象更深的是伯南克开始,他先搞量化宽松的时候,人们说你不能搞量化宽松,你搞量化宽松我们承压。后来到2014年伯南克提出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候,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说,你不能退出,你退出,我也要承压。但是美国基本上是没有在意这些要求。到现在这一波也是,美联储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政策,根本不顾其他国家,这是它金融霸权的体现。整体来说,美元金融霸权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是加强而不是衰退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国际金融论坛(IFF)刊发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