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才:新资本主义的特点与可能崛起的新兴经济体

作者:IFF研究院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0-06-15

6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与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联合举办“大国趋势研讨会”第二期:中美发展定位思考。会议主要围绕美国崛起的经验、美国如何打压竞争对手、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会否转移、未来会否有中美之外的其它大国崛起、中美在百年大变局中的发展定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察与洞见。

以下是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陈炳才的发言。

我跟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观点,第一,关于美国崛起有哪些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的地方,简略地讲一讲,重点回答几位专家讲到的,关于新的经济增长中心会不会转移,到底会不会有新的国家崛起或者新的群体崛起。

美国是新型资本主义国家,与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同,大体有八个方面:

第一,它没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战争、殖民地等历史习性。美国成为全球领袖以后,打了一些小国家,有各种原因,而且都是在联合国机制下进行的,单个国家之间没有,更多采取的是制裁措施。这个判断的重要性在于美国与大国之间发生战争、侵略的可能性不太大。中美之间即使有台湾问题,最后也是鼓动台湾和大陆之间战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握好,不能往大国之间战争的思路方面走。

第二,美国利用工业革命来发展壮大自己。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秩序和制度带有这个特征,一个国家成功的历史,当他走向全球主导地位的时候,这些特征都会体现出来,这是要注意的。美国工业革命,人口从2000多万增加到7000多万,再增加一战前的1亿多人口,1860年以后人口超过了英国,前面的葡萄牙、西班牙等,人口规模没有那么大,美国靠内生的需求发展,后来结合外部需求发展,与全球开展贸易发展起来。它主导世界秩序的时候,也比较注重经济利益。

第三,利用战争机遇发财强大自己,具体不介绍了。

第四,利用血缘关系强大自己。从1830年开始,人口中相当一大部分主要是外来人口,来自爱尔兰、英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东欧南欧等,这些人口在后来的全球化当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当中,能跟交战双方去做贸易,包括给他们提供借债,这种血缘关系上的优势,化解了国内产能过剩和萧条的危机,也在别人因战争衰弱时,自己强大起来。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世界,真正全球化的国家就是美国,在血缘关系上能够全球化,其他如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没有做到,只是通过侵略、殖民地、战争去占领、去统治人家,在血缘关系上他们没有做到,这是美国后来的优势。

第五,在战争早期和中期阶段中保持中立,保存和发展实力。无论在一战还是二战当中,包括其他的欧洲之间的战争,美国基本不站队。华盛顿卸任总统的时候曾经讲了一句话,我们美国人不要参与欧洲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或许正因为如此,美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这对我们也有启发。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和美国比高低,争夺权力,更不是争夺世界领导权,而是围绕我们的2035年和2050年的目标干事情,让人民幸福和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第六,美国走向治理全球的时候,有一个治理未来全球的愿景,这个愿景下有具体的制度、机构和规则。从一战开始到建立国联,再到后来建联合国,美国是有全球愿景和具体落实机构和制度、规则的。未来世界的全球化愿景是什么?如何落实,怎么把世界都统一到这个愿景之下,让全球接受这个机制、制度和规则,这值得研究和关注。

第七,美国崛起后的竞争环境跟老牌资本主义不一样。美国崛起之前的大国竞争,基本是同一个制度、同一个体系之内的竞争。美国崛起后,除了以前的同一个制度、同一个体系内的竞争以外,当它开始冲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一战期间的1917年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对治残忍、剥削、压迫、侵略、战争、殖民地的资本主义而产生的思想和制度,这个制度诞生后的50年风靡全球,影响巨大,但是后来在经济上没有成功崛起和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崩溃。今天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学习和实践市场经济制度,改造了原先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并取得了成功,美国再次面临制度和价值观体系的竞争。不管现在如何看待大国关系,有没有意识形态、有没有政治制度、有没有社会价值观的差异,这可能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包括中国。这种情景,对美国和中国来说,在未来世界共处的时候,中美两国都需要回答好或者解决好这个问题。

第八,金融制度跟以前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以前所有国家的强大是追求黄金储备,搞金汇兑本位,如果没有黄金储备就不可能统领世界,也不可能搞全球的金汇兑本位。到了纸币美元时代就不一样了,各国不再追求黄金储备,而是追求美元储备了。追求黄金的时候,各国经济崛起的竞争条件全部是平等的,必须拿商品、服务、技术去交换获得黄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现在是追求美元,某种意义上所有国家强大的过程,实际也是帮着美国金融强大。让美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和发展。当一国强大,美国则更强大,不会衰弱。现在拿着美元金融资产跟黄金也不一样,黄金不能作为制裁的手段,也不能去抑制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今天美国可以用美元、美元账户、美元交易系统来打击、抑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和发展,这跟以前不一样。美元作为全球追逐的目标以后,它能够促进一些国家的崛起和兴起,但也可能用这个手段带来的资产、顺差、逆差、汇率等打击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造成其经济、金融或货币危机。即成也此,败也此。

回答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中美战略竞争历史进程中,会不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或者有新的经济体崛起?根据历史的经验,新的经济增长中心也好、新的经济群体也好,个别的国家崛起也好,有几个因素:

第一,政局必须是稳定30年,外无战、内无乱,内里也没有危机。危机就会丧失十年的机遇。

第二,美元要在全球泛滥、扩张。战后美元泛滥,德国、日本崛起了,后来有亚洲四小龙。2000年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又辅助了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一国有大量美元顺差、储备,且持续很长时间,就会崛起。美国2008年搞了一轮量化宽松,这一轮量化宽松远远超过上一轮,两轮下来以后一定会有经济体崛起或者兴起。这么多的美元、这么多的国家去追求,存量和增量都会重新分配、刺激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

第三,大国之间搞冷战、对立或战略竞争,会有第三方受益崛起。德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中国等,都曾受益于战后的冷战环境,苏联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美国领导资本主义阵营,冷战数十年,中国搭了冷战的便车。未来美国和中国搞战略竞争、对峙还是新冷战,一定有第三方受益,可能有一些新的经济体或者群体崛起,来蚕食双方的市场和份额。

第四,现在是比较有利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的资源、能源供给价格低廉,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崛起。过去十年、二十年,全球资源、能源使用最大的国家是中国,现在中国基本上增长平稳了,中国的用量基本快到顶峰了,全球价格涨不上去了,未来的新兴经济体崛起时的资源、能源是很廉价的,可能会快速崛起,比中国用的时间会更短。

基于四个条件,根据初级能源消费增长的变化,发现未来至少是十年,增长中心依然在亚洲国家。其排序是越南、印度、新加坡、泰国,非洲可能有一个阿尔及利亚。越南初级能源消费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50.56%(超过中国146.67%),2018年比2007年增长了176%,中国在这个阶段只有52%。越南是整个亚洲国家崛起最有希望的,假如未来10年越南能源消费增长2倍,其经济规模可能从目前的2500亿美元增加道7500亿美元,15年内可能超过10000亿美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印度的初级能源消费2018年比2007年增长接近80%,超过了我们,而且与2000-2010年的增长70%不到比较是加速上涨。未来10年,印度能源消费增加100%,经济规模就能增加一倍,达到6万亿美元左右,这个速度保持20年,印度也能进入人均GDP万美元国家。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万多美元,经济规模超过越南近50%,但其能源消费在过去11年依然超越中国,达到56.6%,这说明这个国家的长期竞争力依然处于上升阶段,未来人均GDP可能冲破10万美元,达到6000亿美元的规模。泰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5000亿美元,处于上升阶段,在未来廉价资源和能源背景下,也可能加速发展,未来10年经济规模将达到10000亿美元。非洲的阿尔及利亚人口4000多万,经济规模在2000亿美元,但其能源消费在加速增长,未来10年可能增长1倍,甚至更快。未来10年仅仅是亚洲4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8.6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会有较大提高,而中国经济速度将低于他们的增长,故这些国家可能会与我形成贸易竞争局势。

越南崛起具备了一些条件,一是政治上的改革,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其次是与欧盟签署了零关税贸易协定,又是原来跨太平洋协议的成员,也是10+6区域经济协定的成员,未来与美国可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而且越南也是港湾国家,地理条件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和投资,再加美国战略布局调整,产业链调整,越南的崛起可能会更快,而且越南政局也长期稳定,经济上已经有了20年基础。  

印度有人口的优势,如果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会出现我国过去出现的连续30-40年高增长,印度未来出现超过10%的增长,10年就可以比现在发展增加1.5倍,接近10万亿美元,现在的资源和能源条件以及跨国投资条件对印度是有利的。只是印度的政治制度使得其发展尚未进入快速通道。

新经济体的崛起,也会带动周边和邻国,因此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尼和马来西亚会从中受益,我们需要扩大与亚洲的经济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