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树龙:中美竞争合作,不能偏离国家战略目标

作者:IFF研究院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0-06-15

6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与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联合举办“大国趋势研讨会”第二期:中国发展定位思考。会议主要围绕美国崛起的经验、美国如何打压竞争对手、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会否转移、未来会否有中美之外的其它大国崛起、中美在百年大变局中的发展定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察与洞见。
以下是清华大学国际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楚树龙的发言。

一、美国没有衰败

我们应如何看待美国?我认为,一般认为美国衰败的,大体都是对美国不太了解。如果真正了解美国,就不会认为它衰败了。虽然美国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严重,但是综合比较来看,美国不存在衰败。美国从1776年建国到现在240多年时间,国力优势非常明显,其间大概经过建国后100年时间就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强国,在制造业、贸易、教育、在科技等很多方面都超过英国,占据实力领先地位。美国的优势很多。

第一,美国有自然条件优势。按中国的算法,美国国土面积比我们少30万平方公里,但可耕地面积比我们大得多,土地的肥沃程度、可耕地面积、水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具有优势。

第二,美国有地理位置优势。两洋国家,海洋性气候为主,远离世界其他国家,不受战争破坏。建国240多年,唯一一次小的战争是1812年和英国交战,规模不大。世界大的战争都不波及到它,它都不受破坏,它还发战争财。

第三,美国有制度优势。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崛起之路首先是制度创新。在世界都是封建王国时,美国确立了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创造了世界第一个西式民主国家,实践了从伯拉图、亚里士多德、启蒙运动等西方思想和理论。制度非常重要,因为制度为发展创造框架和结构。人类历史事实上政治决定经济,而不是经济决定政治。美国历史上也有过各种危机,但美国制度应对不错,能够焕发人的潜力、创造力。现在应对新冠疫情,美国的制度在管控社会方面有弱点,但在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在发展方面是更有优势的。现在美国应对疫情的问题主要是特朗普总统的问题,不是美国制度能力不够的问题。

第四,美国有人力资源优势。美国的发展,科技、教育、经济可以吸引和利用全世界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二战后,与人力优势直接关系的是教育优势。世界排前十名、百名的大学,多数都是美国的,这些促成了美国的科技优势和领先。目前,日本、欧洲在很多方面也还是不如美国,如电脑、网络、智能手机、芯片等方面。冷战结束后,软实力理论,文明冲突论,福山的国家能力理论,基辛格的世界秩序等等这些理论前沿多数是美国人提出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奖,一半是美国人掌握的。可以说,美国有庞大的优势体系。并且,美国的人口33千万人口,数量比较适中,这也是美国的优势。

二、特朗普政府没有明确的中国观念

美国对华战略问题,我认为,特朗普从未明确地形成他的中国观。三年多来,直到今年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后,他对中国的消极言论甚至敌视之处变多了,但他本人到现在也没有完整的、明确的中国观念。特朗普的思想中很多东西是短期的、随意的,他对所有事物都没有信仰、没有理念、没有价值、没有道德、没有原则,只是凭感觉,追求个人名利,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局限在狭隘的“钱”、吃亏、占便宜等。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发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定义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2018年、2019年副总统发表两个对华政策讲演,一个月前美国发表对华战略文件,这些都把中国描述得更负面,但结论还是要和中国尽可能合作。无论是美国的报告还是言论,都未正式提出中国是美国的敌人。特朗普目前对华态度完全取决于美国疫情,如美国疫情不好转,他对中国就会越来越严厉,越来越对立、对抗,因为疫情直接影响了他最引以为傲的美国经济和竞选连任。如果疫情在这个月能够转好,他对中国消极的态度也许会减弱。如果他能连任,与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甚至限制交流文化都会延续,换成民主党政府也会延续,科技战不会改变。贸易战无论谁执政,今后都会在谈判中要求中国让步,以实现美国的利益。留学方面肯定限制,人员学术交流肯定限制,国际上肯定要借助更多的国家,无论是盟国还是印度等等这些国家来平衡、压制中国。平衡中国战略从奥巴马2009年执政就已开始,不是从特朗普开始的。美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接近美国实力的国家,是唯一的竞争对手和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会挑战、影响美国地位和作用。

三、把握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个目标

最后,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我们的国家战略是什么?其次还要认清自己是谁,我们今后几十年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什么,要干什么,我们的根本利益是什么。我学习理解几代领导集体的思想,包括学习习总书记这几年、十八大以来的战略思想方针,觉得中国国家战略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实现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中国最大的事,是国家战略的根本。我们要这样明确,我们要坚持这个目标不动摇,坚持这个战略不动摇,其他的都相对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不能冲击、不能取代这个战略目标,一定要坚持这个目标。换句话说,和美国斗、与美国争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尽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时候必要的斗争是必要的。我们战略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实现现代化。李克强总理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结束时记者招待会,对美国的措辞相对温和,我体会这是中央讨论决定的,习总书记在代表团会上也讲,他完全拥护《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中央的方针是对的。和美国发展关系有斗争、有合作,该斗争的要斗争,需要合作的就要合作,一切服务于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根本利益和目标。

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也不能永远陶醉在全球化价值链、生产链,它肯定会有些变化,不可能永远不变。四五十年内,一定程度上的脱钩、逆全球化、价值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应对。有些是市场规律,有些是政策战略造成的,包括世界上一些国家一定程度上去中国化。因此,现在和今后中国的发展主要要靠国内市场、消费市场。世界大的经济体,如欧洲和美国,长期发展最后都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的市场。发展的初期、中期不得不靠别人,自己能力不够时都靠别人,市场达到一定规模,能力增强以后主要靠自己。一个大的经济不能主要靠别人。要重点发展科技,我们现在研发投入不是问题,已经连续三年超过欧盟,但我们要发挥制度的优势,要把这些钱,人力、物力真正用好见到效果。另外,我们军事上也要强大,我们军事力量还是不够,核力量、导弹还是不够,要和美国缩小太大的差距。

外交方面。外交为内政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美国想构筑一个经济上、外交上的联盟,包括印度、韩国其他国家,对我们施加压力。我们应对美国的结盟,应打市场牌、经济牌,发展与更多国家的合作。中国有人口优势,市场优势,增长的市场,世界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我们应利用这种优势吸引多数国家。世界多数国家不是根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搞外交,我们应用利益绑住这些国家,使之不站在我国的对立面上。因此,我国的科技要发展,军事要强大,市场要壮大,和各国经贸联系要加强、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