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全球碳定价机制圆桌会议”上的讲话。
碳市场和碳定价应该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要十分小心碳市场建立的难度,因为碳产品和任何一个产品都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商品而是无形的,是计算出来的,是寄生的,对它的设计需要一种精美的市场设计,才能体现出其魅力来,否则做不到。无论是用定价还是碳税,都没有办法。如果没有一种严格的市场规则,严格的标准,或者严格的监管,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配额、核证、监测,甚至政府行为。我在2012年提这个观点时,大家都没有关注到。碳市场建立的关键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如果政府没有决心这个市场就没了。例如,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很有决心做碳市场,并且通过议会立法,但随着该政府破产,议会马上把法律废除,然后其碳市场就没有了。我们必须要十分的小心。
第二,要十分的小心判断或是预测碳的价格,尤其是碳定价。在2013年-2015年,当时有包括CDM三种减排的机制,大部分专家彼时认为全球的碳减排的成本大概是100美元/吨。但是当CDM清洁发展机制进入市场后,大概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2007年就把市场冲垮了。最早的时候有二三十美元、三五十美元一吨的不同的产品,由于减排成本不同,可以用不同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005年的时候,太阳能发电一度电55欧分,算到一吨碳大概300美元,现在是1.5或2美分,是原来价格的三十分之一,换算到现在每吨碳的成本为2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去判断未来碳价格的时候不可忽略时代进步的影响。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碳定价时,就更要小心。
第三,全球的碳市场设计,需要有一个全球市场。如果是一个统一的商品,大家会相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但碳商品因为在每一个国家不同,它的定价不同,要制定一个全球的价格非常的困难。比如,中国和英国比较,最近几年来英国的减排,主要是发电燃料的改变,从碳变成可再生能源了;或中国和美国比较,一个天然气发电成本,在美国差不多是5毛钱/立方米,在中国是3块6/立方米,大概高出7倍来。同样一个产品,在中国减排用天然气发电的时候,价格差不多是美国5-7倍的样子。
用统一的价格来衡量全球碳产品的时,特别是建立统一的全球碳市场时,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包括一些特别的技术,即使价格一样,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成本也不同。比如说在江苏做一个光伏发电和在青海做一个光伏发电,碳的减排成本也完全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一个全球的碳市场,使用全球统一的碳定价,大家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小心的话,用比较学术式的方式做一个价格时,它很难赢得市场的认同。它不像黄金、石油,不会因为地理变动而变动。碳由于产生的背景和环境不同,产品和性质都不一样,所以要十分小心。
第四,正确的评价碳市场作用,OECD讲到欧盟的减排到23%,ETS减了23%,工作没有减少,这个数字是不是全都是ETS作用呢?如果没有ETS是不是这样子呢?我看了一下各国的减排,各国的减排应该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减排七九年碳排放到了顶点,减排的效率几乎一样。碳市场出现在2003年、2004年才有真正的碳市场,2009年-2016年这个时候是碳减排的效率几乎一模一样,所以要十分的小心。中国有四个市三个省,总共7个地方做了碳市场减排机制安排。这七个省和其他的省份有没有本质的区别呢?比如说广东省和浙江两个减排有没有本质的区别吗?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是否夸大了市场的作用,忽略了其他机制。中国在建立碳市场时,还有一个能源的双控和环境的保护,强迫以气代煤、电代煤造成的各种减排,这种减排都不是通过碳交易造成的,但它的减排力度也很大,所以大家要特别的小心。
大家都在争论碳定价和碳税有什么区别?我认为这两个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原有的系统外,额外给企业增加了一个成本,形成了一个新收入。这个收入大家都在想,钱一旦收上来怎么花?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稳定的经济系统,无论通过税收还是定价方式,在额外收益之前拿到政府来,政府怎么样花这一笔钱,一定要小心,更要关注哪笔钱不应再收。因为要考虑到这一部分,在中国没有碳价格的时候,制定能源价格的时候,能源是稀缺资源,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碳排因素。比如说中国的油价,当全球的油价低于平均40美元一桶的时候,中国的油价就不会降低了,理由是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因为价格里面就已考虑了节能减排的因素,当在碳定价和碳税里面额外收一笔钱的时候,这些因素要不要剔除,剔除这些因素怎么样剔除法?从现有的系统里面,无论是碳税还是碳定价,涵盖各种各样的因素之后,怎么样剔除?这个会有广泛的争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尤其把它放在全球的视角来看。
第五, 2007年欧盟帮助中国做碳市场的时,我就提醒一个问题,欧盟在那个时候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到现在也依然如此,但说中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减排,这个道理何在?我认为首先要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然后才能用市场经济机制进行减排。如果都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时,怎样用市场经济机制进行减排?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所以,欧洲朋友应利用机会,尽快推动中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