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云贤通过视频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全球碳定价机制圆桌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应对气侯变化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的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主要讲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碳排放交易权的定价方式。碳排放交易权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由市场决定,一级市场政府栽培碳排放交易权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如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平均成本定价法;即各个区域政府在保持各自碳排放主体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第二种方法是二步定价法,存在两种定价体系。一个是与碳排放量无关的按月、按年支付的基本费用,二是按照碳放量支付存量费,这两个方法形成二步定价法。第三种方法是复合定价法,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碳排放量高峰时收费最高,碳排放量最低时收费最低。
在确定参照一级市场碳排放交易的三类方法过程当中,我认为真正确定碳排放定价的对象不仅包括了公共部门产生的碳排放量,还应包括私人部门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前定价的目的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六种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社会民众安居乐业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二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来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目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年中国确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福建等地作为开展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到现在为止分为三个节点:
2014年-2016年,为碳排放交易权前期准备阶段;
2016年-2019年,为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阶段;
2019年以后,全国碳市场快速运转阶段。
近3000家的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人民币,有效地推动了试点省市应对气侯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下一步重点放在应该如何来推动相关工作的进程,也就是说如何实现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2060年,努力整体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除了如何确立生态补偿体系,如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碳金融市场体系。在碳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过程当中,中国第一步应该要全面提出建立统一的国内碳现货市场;第二,要同步创设碳期货交易所;第三,应该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
例如,国家刚批准广州成立期货交易所,建议广州期货交易所应立足碳期货的交易,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来抢占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这一点就涉及到碳期货交易所如何来完善碳排放标准和基础交易机制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来合理设置交易标准及其交易机制的运转问题,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我认为中国只有健全了碳现货市场、创设了碳期货市场、制定了碳排放标准和碳交易的标准、健全了碳资产财产权和保护法、制定了碳市场的国家的监管准则,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才能有效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