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郑薇:外汇管理局措施落地,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0-12-07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外汇管理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支持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

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疫情发展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外汇保持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一是经常项目差额处于合理区间。据外汇局统计,前三季度经常项目的顺差是1707亿美元,与GDP之比是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其中稳外贸政策效应显现,货物贸易顺差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由于境外人员活动受限,使得我们的旅行支出较快回落,服务贸易的利差收窄了42%。

二是直接投资,双向资金流动总体平衡。据商务部统计,前10个月全国使用外资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78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

三是债券项下,双向投资保持活跃。前10个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394亿美元,净增持股票41亿美元,境内主体通过港股通净买入的H股有4859亿元人民币。按照2020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平均值,大概折合近700亿美元。

四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截止2020年的10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1280亿美元,一直还是保持在31000亿美元这么一个规模的水平,较上年末增加了201亿美元。

今年以来,外汇局坚决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改革的外汇政策创新,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升了外汇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建立防疫外汇的绿色通道,简化防疫物资的进出口收付汇、跨境投融资等外汇业务办理,有效满足了相关用汇的需求。截至10月末,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货物贸易收付汇业务约62亿美元,深入落实201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12项便利化措施。今年4月又进一步推出了8项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政策措施,为企业的复工复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外汇政策支持。

二是推进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发布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实现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办理“一本通”,拓宽贸易新业态的结算渠道,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主体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跨境结算服务。目前有6家银行和9家支付机构实现了交易电子信息办理的跨境电商业务,推动了服务贸易对外付汇税务备案的电子化的全国落地。

三是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推进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简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的管理,取消了额度的限制,常态化的发放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的额度,适应市场主体的需求,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就是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外汇管理方式的改革,提高全口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的调节参数,企业的跨境融资空间扩大了25%。推动全国推管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便利化改革,企业无需事前逐笔向银行提供相关证明,用技术的手段便利中小企业开展线上的贸易融资。截至10月末,跨境金融的区块链服务平台累计完成了应收账款的融资放款金额达到了527亿美元,服务的企业共计5149家,其中中小企业的占比达到了75%以上。

四是加快推进自贸区外汇政策创新,优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审核,完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管理。容许自贸区内企业可在所属分级辖内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的基本信息等级变更和注销的手续,放宽了自贸区内企业开展跨国公司基金集成营运管理的条件,允许区内企业提款币种、偿还币种与签约币种不一致。容许自贸区内已确定选择投注差模式的金融外债的企业,调整为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切实便利企业的跨境投融资。此外,容许自贸区银行为符合条件境外机构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允许注册且营业场所均在试验区内的银行为境外机构办理其境内外汇账户的结汇业务,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

五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合作。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的首批试点,支持审慎模式银行为信用良好的境内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截至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共有4家银行、55家企业参与了试点业务,涉及试点业务有5.5万笔,金额达到了504亿美元。其次是优化区内主体汇兑业务,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实现境外个人、境内经常项目小额消费便利化方案,便利短期入镜的境外个人使用移动支付,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证券金融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结售汇业务。

其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资本项目开放,开展跨境贷款、跨境资产转让和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投资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境外的融资等等。截至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城市更发生了20笔信贷对外转让业务,折合大约50亿人民币;共有17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便利化额度试点,金额折合700多万美元。

再次,支持深圳实施经常项下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出口收汇,便利境内高端人才购汇汇出,以及增资机构驻海外员工的薪酬结汇。

当前,中国的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地恢复,为国际收支平衡奠定了基础。下一阶段,外汇局将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完善与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利的金融支撑。

一是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支持境内境外要素有序自流流动,支持进出口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的协调发展。

二是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落实直接投资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三是进一步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加微观监管的“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在有力维护宏观稳定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外汇市场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功能。



四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贸易和投融资的发展,进一步便利试点区域非金融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交易的资金使用和汇兑,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改革前沿开放试验区的作用。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