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刘尚希:疫情能否得到控制是财政货币政策发挥效应的前提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0-12-1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新变局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上的讲话。
 
 
当前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怎么应对当前的现实?这个问题还是应当往深层次去考虑。表面上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对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疫情问题。平时,人们总是把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当成一个经济政策来看待,其实在当前条件下,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更多的是作为对抗疫情的辅助政策来实施的。从这一点来看,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是因为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内部出现的问题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施救,而当前的问题更多的是疫情带来的,所以前提条件就是疫情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讨论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
 
怎么对现有的疫情做到有效地控制呢?从全球来看,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共识。刚才朱光耀部长谈到全球的宏观政策缺少协调,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怎么来看待当前疫情带来的挑战。当前对疫情的看法,在科学层面有不同的观点,在社会层面来看观点更是五花八门。个人觉得,这次疫情恐怕不像流感病毒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人类靠过去的知识、科技、医学的发展,构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确定性,但新冠病毒却颠覆了人类所构建的确定性,打乱了人类社会的基础。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这种影响,其实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度评估。特别是现在疫苗和特效药都在研制当中,给了人们很多信心和希望,同时也要观察新冠病毒感染者治愈后,后遗症到底怎么样?
 
最近看到一个报告,出乎意料的是,新冠病毒虽然在中国爆发,但有研究表明去年9月份意大利就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冠病毒其实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非常不幸的是,由于在抗击疫情上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这个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地扩散,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损害。所以无论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其前提就是疫情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条件。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讨论财政政策的问题、货币政策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跟以往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是由疫情导致的,而不是由经济和金融系统本身导致的政策实施。从这一点来看,当前政策实际上更多的是要应对疫情冲击以及疫情所延伸的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当前国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特点跟以往有很大的区别。从中国来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财政政策所产生的这种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中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地协调和合作,产生的效果表现在:一是就业方面得到了保障,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相反到现在为止中国增加的就业达到了1000多万。二是再看市场主体,从企业角度来看,市场主体是在增加的。从这一点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中国的财政政策的力度应当说是前所未有的,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但下一步怎么办?全球其实都面临这个问题,明年的疫情怎么样?明年的经济会怎么样?明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怎么样?其实这些问题都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都需要我们全盘去考虑的。如果再用传统的理论框架去分析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得到答案,怎么用新的理论框架来面对未来?这些问题带来了理论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实践方面的挑战。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大家总是在探索着往前走。
 
总的来看,目前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也有很多教训需要去不断总结。当前需要共同协调、共同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只有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效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本身去进行讨论。如果基本前提没有实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本身的讨论效果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