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祝宪:“两低一高”疫情背景下的世界贸易投资变动趋势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0-12-14

IFF副主席、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WTO改革与未来的世界贸易体制”上的讲话。
 
 
新冠病毒所引发的疫情已经席卷全球经济,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发生了50年来未曾见过的经济收缩,一些国家也已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下滑,同时世界经济还受到石油及大宗商品的价格冲击,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的信用评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而正常增长水平应远高于发展经济体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都经历了一轮经济负增长。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为负5.7%,而在2021年的经济增速则可能回升至5%。
 
在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下,对于人均收入增长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对于每一个经济体、每一个政府、每一个企业如何找到相对确定的因素从而作出理性的决策,我觉得在目前条件之下,我们可以预见将来在国家范围内可能还会面临两低一高的局面。
 
第一低就是低经济增长,全球国家可能将进入一个经济低速增长的时代。第二低就是低利率,由于各国家为应对疫情大规模地放松了货币政策,全球利率已经到了以往历史以来比较低的水平,并且这个情况还会持续地发生。一高就是高杠杆,为了应对疫情,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举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债务的杠杆应该说相比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增长。
 
这将对贸易产生一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贸易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在低增长的条件下他们的出口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因此从收入、贸易和经济增长各方面来看,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当下是一个不容乐观的局面。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疫情将会逐步得到控制。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当前全球合力抗击疫情的趋势,也为实现疫情后更加绿色、更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好的机会。疫情冲击使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一些变化,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形成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的趋势。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贸易和投资发展方面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区域性的变化。
 
比如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在内,以及以德国、法国为主的欧洲地区都出现了一些区域化的贸易和投资的趋势。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区域化发展本身并不是彼此完全隔绝的,而可能是在疫情后由于产业链和贸易链重组而形成的新趋势。受疫情影响,未来的入境管控等措施可能会形成一个新常态。这将会使某些要素流动在短期内严重受损、生产和贸易活动进入放缓状态,并且使已经脆弱的全球贸易雪上加霜。
 
根据WTO的预测,今年世界贸易额会下降13%到32%。这一跌幅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时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最大的经济衰退。在疫情冲击下,供应链转移以及一些国产替代趋势逐渐形成,疫情使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试图切换到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经济物循环模式。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在一起,疫情对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全球价值链融合程度高、较为依赖于外部需求的经济体造成的冲击更加巨大。
 
刚才各位嘉宾对于世界贸易体系中WTO的改革已经做了很多论述,WTO确实需要改革,因为WTO也不是完美的。在它的运营过程中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但是作为一个在多边机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国际机构,多边机构所承受的各方面利益诉讼和政治经济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设想的。
 
刚才黄市长非常精辟地谈到了中国今后贸易的问题,包括与美国之间的一些博弈。我完全同意黄市长讲到的在3种特性下应该如何进行冷静的应对,在某些政治压力或者意识形态偏见的条件之下外方提出的一些诉求,我们应该进行坚决的反对。对于那些从一己私利出发的意见我们应该清楚,每一个国家在贸易问题上都应该是以国家的利益为上,但同时也可以进行冷静的谈判,促成互谅互让的结果。
 
最后,世界贸易走到今天已经跟30年前和20年前有所不同。许多在国际化、全球化条件之下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有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些方面的规则之中,我们不能过多地只考虑到我们现在的情况,应该跟我们包括十四五在内的下一步改革开放措施联系起来。我们希望看到既符合发达国家也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核心利益的公平贸易体系的产生。这仍然需要非常多的工作,我相信在国际全球化进程下,虽然存在严重的阻碍,但这也是可以做到的,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