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邱亿通:深耕广州金融业,共同推动大湾区融通发展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0-12-18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邱亿通 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上的讲话。
 
 
近年来,广州市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任务,扎实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数据显示,金融业继续做稳广州市第四大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9.8%;金融业税收374.4亿元,同比增长9.4%,占总税收比重为9.5%;广州地区本外地存贷款余额1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1%,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贷款余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3%,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全市保费收入1187.5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城市第三位;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已达197家,今年可增加20家,总市值约3.3万亿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广州位列全球第21位,并被评为全球8大金融科技中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广州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通过加强市场互联互通,推动机构互设,不断深化落实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落实上级金融支持政策,并形成本地政策体系
 
一是对照、细化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制定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并于近期印发实施。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制订出台广州市66条行动方案。三是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特色鲜明的1+N政策体系。广州市关于支持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规定实施6年来,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支出超20亿元;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项目实施5年来,累计评出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1361人,奖励资金达1.76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持续推进重大金融项目落地
 
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积极推动筹建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在我们现在所在地南沙。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今年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成立筹备组,将于近期正式挂牌运作。二是全力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赋予广州的重大金融平台,我们力争早日能够获批落户南沙区。
 
三、积极推动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和金融机构互设
 
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推动粤港澳互设金融机构。香港富卫保险公司拟在广州设立合资寿险公司。香港独角兽企业、货拉拉集团在我市独资设立第一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今年以来广州已成功推出九毛九、利吉科技等广州企业上市。另一方面,推动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准备以山地车险作为切入点启动建设。
 
四、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一方面是深化支付结算业务创新合作,推进大湾区支付结算服务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是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
 
五、深入推进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作为全国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城市,广州市深入推进试验区各项工作并不断取得成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在穗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超690亿元。
 
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金融平台
 
一是努力把国际金融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二是高标准推进南沙国际金融岛建设,打造以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为核心的金融要素聚集区。
 
七、不断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
 
举办IFF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亚洲金融高峰论坛暨亚洲金融智库年会、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广州峰会、穗港澳金融合作推介会、广州经交会、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等高端论坛,汇集全球智库之源为广州金融业发展建言献策。
 
从广州的实践来看,促进大湾区金融业合作发展的关键在于融和通,核心是创新突破,当前我们依然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国际形式不确定性增加、跨境规则对接难度大和标准体系不统一等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携手香港、澳门、深圳等大湾区城市,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推动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工作协同机制,做好互联互通工作,加强跨城市、跨领域、跨境的金融监管工作。也希望各位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推进广州金融业改革创新建言献策。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