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理事、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CEO Martin Scheck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全球资本市场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议上的发言。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世界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出六点发展趋势。
一是三四月份的时候,世界资本市场出现了非常紧张的情况,尤其是在资产价格方面,一级市场受到极大冲击,二级市场也受到很大挑战,流动性以及低级债券遇到了很大困难。二是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和其他的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方面。三是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变差。流动性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疫情期间遭遇了极大挑战。四是一些国际信用机构、对冲基金、商业证券等遇到了挑战。五是欧盟的回售市场在疫情期间的运作比较良好,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对流动性的提高起到了一些作用。六是国际结算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给我们提出的思考。如怎样更好地运作公司债券来提高流动性,如何实现资本市场的平衡,怎样更好地发挥资本的作用等,希望未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答和改善。
疫情期间,各国央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都发行了大量债券,这些非常重要,能够恢复企业信心,让市场继续运作。央行也采取了一些财政刺激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协调起来尚属首次,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从长期来看低利率会不会造成市场流动性的依赖,会不会造成资产的泡沫。
在央行干预之后这段时期,我们看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开始变得有秩序,短融以及一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高等级的信用产品,资本结构、新兴市场慢慢开始恢复其初步的功能,这些是非常积极的信号。这个市场还是可以承担起资本中介功能,把资本导入实体经济的。我想指出的是,它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央行买债的干预,到底这种功能有什么韧性,以及非银行机构的功能还是有待观察的。
另外我想谈的是世界的三大转变,而疫情使得这些转变加速了。
第一大转变就是工作方式。疫情使很多人在家工作、用ZOOM办公,很多活动已经转为线上虚拟世界,这也影响了很多公司,尤其是美国、欧洲公司在三四月份的表现。这种虚拟工作形式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一年前我们恐怕难以想象,但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疫情期间资本市场的交易功能和辅助功能好像都能够通过在家办公来实现。
即便是长期的封锁放松之后,我们有了疫苗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我们的工作模式可能仍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化。员工被允许在家办公,或者一周中几天在家办公,这种工作模式可能会延续下去,形成新的混合模式。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给确保合规性提出了挑战,另一面也给金融枢纽建设提出了要求。这种新型工作模式,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这方面已经初露端倪,例如很多实体经济开始减持房地产。但是这种新型工作模式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例如员工长期孤单独处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未来,需要更加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确保他们独自在家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个大转变是可持续性。从可持续方面来说,债券市场确实为实体经济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而疫情也提高了可持续债券的吸引力。2019年债券仅有170亿美元的发行量,而今年发行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亿美元。目前疫情主题债券作为一种保障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也是融资需求的结果。现在经济受到这么大的冲击,包括失业、医疗资源短缺,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债券的增长。而社会债券的发行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我们认为未来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比如欧盟委员会在其就业恢复计划中,已经发行了310亿的欧元债券。
另外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就是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在疫情高峰时出现了一些波动,当时我们有点担心绿色债券市场会不会因为疫情受到阻碍,但现在来看,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疫情之下,人们对绿色债券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很多计划和项目包括政府重建经济计划,都在围绕绿色金融进行探讨和实践,绿色债券的发展在这次疫情中得到很大加速。
总体而言,以前ESG就比较关注环境问题,现在关注的议题变得更加均衡了。更多由政府推动的ESG议题涌现,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现象。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确实可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可持续债券发展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创新。公司能够出一些绿色项目,通过债券市场为这些项目融资,这些公司获得融资后就能够让整个项目转向碳中和。此外,我们未来会看到相关的债券市场,其债券可以反映公司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跟绿色指标挂钩,如果达到了这些指标,债券就会得到支持。在这一方向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来进一步扩大可持续的债券市场,提高这些公司进行业务转型的能力,并且让更多的公司参与到转型中来。
第三个转变是监管科技、绿色科技。在这次危机中显现出来,将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转变可能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技术使现有资本市场更加流畅,另一个是颠覆性的,把资本市场运作整体颠覆,然后某些参与者会被去中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