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健 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2020丝路国际联盟大会”上的讲话。
我主要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结合“一带一路”、绿色复苏的主题,交流一下我的观点和想法。
第一点,携手实现更高质量的复苏。
2020年疫情,给全球公共健康带来了威胁,对经济社会也造成了重创,目前很多国家都在把近期的防范疫情、恢复经济和长期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起来。今年4月22日,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秘书长在世界地球日就提出绿色、高质量复苏的倡议,应该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今年7月23日,清华大学也邀请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秘书长在气候变化大讲堂和青年学生论坛上发表了一个云演讲。在演讲的时候他再次呼吁各国,利用疫情后实现经济复苏的机会,促进高质量发展。古特雷斯秘书长有一句话需要在这里强调:我们应该在重启经济的同时,采取积极、坚定的气候行动,构建一个清洁、安全的世界。
第二点,气候行动要处于经济复苏举措的核心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非常急迫的危机,气候变化则是人类面对的更长期的深层次危机。疫情爆发以来,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谢振华院长的带领下,跟欧盟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美国、英国、“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视频对话。一方面讨论疫情后经济社会的走向,主要围绕各国在刺激经济过程中,如何能够避免能耗污染和碳排放的反弹,防止高碳锁定的效应。通过对话发现,虽然疫情打乱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常规节奏,但是《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应该说是不可扭转的。应对气候变化,仍然在全球治理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三点,中国展现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率先响应绿色复苏的倡议,并且采取了积极行动。就在前不久,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刚才几位嘉宾在致辞中也提到了这一宣誓,中国新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的愿景,应该说会引领疫情后经济复苏和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疫情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行动。
实现这一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近一年来,中国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准备向联合国提交更新的自主贡献目标,和长期的低碳发展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近期、中长期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建立倒逼机制,在各个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也开展了面向2050年的中国低碳转型的战略研究,在10月份发布了研究报告。这个报告虽然是针对国内的情况,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绿色发展,在疫情后的绿色复苏也有一定借鉴的意义。所以,我简要地分析一下一些条目。
第一,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对煤电提出限制的措施。
第二,建设低碳基础设施,避免高碳锁定。
第三,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五,推动技术创新,研究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第六,发展绿色金融。有一个初步的估算,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全球预计需要92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而中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第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造林和农田的利用,保护湿地,以及生态保护的路径,来提高应对气候风险和适应气候的能力。中国和新西兰两国政府提出了非常完整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也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希望能够推动自然在实现碳中和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八,继续在“一带一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中国跟“一带一路”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着很多相似的挑战,有很多相同之处,合作潜力也非常巨大。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低碳示范项目,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以及气候变化的培训合作。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也在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能力建设,发挥高校在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去年就先后跟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以及绿色气候基金,共同举办了几次能力建设的培训班,包括“一带一路”气候融资培训班和“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培训班,一共有43个国家的代表,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专家和技术人员,包括投资方的一些代表参加了培训。
此外,经清华大学倡议,还发起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目前有9个国家14所学校参与。包括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巴西、印度、南美的一些顶尖高校,共同在人才培养、联合研究等方面做出大学的一些贡献。联盟举办了一届研究生论坛,邀请了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参加,他们自发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今年1月份也收到了习主席给他们的回信。疫情期间,大学联盟还跟印尼、马来西亚的一些大学和机构,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我们认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未来20-30年是很关键的时期,到那时候正是目前在校的学生担当重任的时期。因此,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包括全球青年人在这个领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很期待跟在座的各位投资基金,包括产业界的朋友们一起合作,为疫情后的绿色复苏和“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