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王元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带一路”绿色标杆项目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01-07

IFF学术委员、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 王元丰 在2020 丝路国际联盟大会:疫情后的“一带一路”及其绿色发展 上的发言。
 
 
首先要强调一下“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现在大家对于碳排放的讨论,都集中在一些排放大国,像中国、美国、印度等。刚才庄巨忠老师也谈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目前的碳排放也占到全球的28%,跟中国几乎相当。未来这些国家的排放潜力可能会非常大。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和英国做的相关研究,如果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可能会达到全球碳排放的66%-76%。如果不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未来《巴黎协定》是不可能实现的。按照那个估计,不但2度目标实现不了,甚至会达到3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继续现有的碳排放模式,搞高污染建设,走原来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倡议国,不仅自身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也要考虑怎么样帮助沿线国家,这也是未来“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一环。要着眼于未来,不仅仅是现在。
 
第二,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领导小组提出来,要以更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发展,一共三个“更高”。现在高质量提得比较多,怎么样向更高标准,真正做到高水平,这是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议题。怎么样做呢?当前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有很多的高科技技术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更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
 
去年在博鳌论坛上,“一带一路”联盟咨询委员会特意编了一本“一带一路”绿色案例,选了10个国家13个项目。未来中国要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要下更大的决心,要有更深的思路。像这次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一样,让全球看到中国推动这件事情是动真格的,有很大决心和魄力。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绿色标杆项目,让世界看看。现在绿色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但是在未来要打造在全球、在中国都立得起来的绿色标杆,怎么样去做?个人认为应当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技术。
 
作为土木工程教授,我们以桥梁的设计为例。常规的一个桥梁,可能设计师会选择几个可行方案进行设计。但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可以找13万个案例,对这座桥的可行性方案全部进行考虑,来看看究竟哪个方案最可持续、成本最优。在招采阶段,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采购的是绿色建材。在建设阶段,可以通过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辅助,使建设过程也是绿色可持续,而且是安全的;通过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的技术,保证施工的安全、工人的健康。最后,在运行阶段,通过人工模拟、大数据分析,可以将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降到最低。
 
现在有这样的技术,能不能把这些技术集中起来,选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然后打造成一个绿色标杆项目,并通过案例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当然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会有一定的成本增加,所以,绿色标杆项目应当有绿色金融的支持。另外,在标准上,中国能不能做这样的指南,看齐欧美的标准,甚至要超越欧美的标准,确保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标准。
 
第三,有必要开展国际合作。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的时候,就提出“一带一路”项目的第三方合作,不只是中国和东道国的双边合作,还应当联合欧洲,甚至美国的这些企业、政府一起来做,进行多边合作。而且绿色标杆项目是在全球都能树立标杆的项目,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各国可以一起来做。
 
第四,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应当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评价,让国际机构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绿色评估。如果目前的量化还不够,中国可以跟国际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第三方的国际评估,使项目标杆能够树立起来。让世界看看,中国下一代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不再是写意画,也不再是工笔画,而是用新型科技打造成的绿色标杆项目。反过来这些技术还可以输入到国内,推动国内的碳中和项目,同时也可以复制到其他欧美先进国家。
 
另外,高度重视未来“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绿色发展,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会起到非常积极正面的作用。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