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韦青:金融技术的升级改造需要运用成长式思维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01-07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韦青 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的发言。
 
 
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客观来讲,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尤其在互联网浪潮之后,全球技术落地有一个现象,技术以创新为主,而不是以技术实际的落地为主。然而,现在尤其是疫情之后全球发展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技术必须要落地。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金融创新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话,比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它们的逻辑很少说要解决什么问题。从技术人员来看,一般来说如果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或痛点所在,工具箱里有很多技术也会无所适从。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失败其实是大概率事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都愿意学习成功人士。比如过去这么多年,一股脑儿向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去学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古人曰“汝之蜜糖 ,彼之砒霜”。不管多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如果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的话,有可能不是蜜糖而是砒霜。
目前是巨变时代、是开卷考试没有标准答案的时代,开卷考试最大的特点是面前都是答案但是不知道挑哪个,这是时代特征。要关注什么?就是任何的定义选择、结论或者判断必须得有一个前提。
 
以金融行业为例,如果金融行业要使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一定要加前提,比如说在什么样场景下,需要用区块链技术,什么样场景需要用中央管控的数据结构,不可能全是分布式的,也不可能全是集中式的,而是要适应监管结构,根据要监管的目标来决定是要集中还是采用分布。
 
另外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受众变为数字时代的移民。什么叫移民?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数字化的,而00后可称为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是数字化的起点,我们是数字化的终点。这就看到很有趣的现象,通过数字化的改型好不容易走到一个目标,再到市场验证,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别人刚刚起步的起点。这一代的孩子们,他们20岁出头,他们的生活方式,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的享受金融服务,这跟我们感觉的数字化终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一代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的一个主流消费者,因此金融技术的升级改革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一定要运用成长式的思维把原生逻辑变成未来的理念。
 
创新界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话术就是“能不要去造轮子,尽量不要造轮子”,这是非常优秀的工程方式,不需要重新造轮子是工程方式,但它并不是创新和研究的方法。简言之,在别人地盘上做的不是创新而是优化。
 
接下来讨论金融技术行业所遵循的方法论。比如现在的计算其实还是以图灵和冯·诺依曼的创新为基础。现在大家更多遵循的,嘴上不说、心里在做的,就是80、90年代中国科学家们早就提出来的老三论,不是新三论,而是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现在的技术领域,无论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它的理论基础脱不开这三论,尤其是系统论。
 
早上有专家讲要全方位看这个问题,系统论有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突变、涌现;还有正反馈、负反馈。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跟所谓的人工智能没有关系,目前对智能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智能。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做自动化,如何去做系统性的、填补短板效应的自动化。
 
对中国来讲,在上一世纪末,中国科学理论其实很先进。但是为什么过去这20多年,我们开始在科学理论追随别人的步伐?比如激光照排,王选在中国那么落后的情况下,他做的激光照排系统一开始就站在世界顶级位置。以操作系统、芯片、算法为起点,而不是从应用层面着手。钱学森先生推出的运筹学等到现在都是非常先进的理论,然而现在还有多少人研究这些技术?我们被一些所谓新的观念所误导,到底是在追随别人的步伐,还是引领世界技术发展?
 
有趣的是在科技界人士反而不太追求概念,因为所有新的概念全是历史的概念。类技术在过去将近一百年没有本质的进步,基本上都是把原来科学家已经想好的,未来用无非用工程的方式、以更快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把它实现罢了,即使用科学方法论快速实现、迭代。
 
互联网企业优秀并不优秀或本身有多强,在于它能否用快速、迭代的方式,用科学的方法论、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检验标准把它实现,即数字化的韧性。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实现快速应对、快速恢复,但更重要的是快速重建。未来大概率将进入一个实时在变化的场景时代,以后说新,是日日新时代,就是每天都是新的。
 
控制论是现在主要的范式。金融科技不管要实现什么?无非是一串命令经过一个负反馈的循环,来告诉你做的是准确的,如果偏左了就偏右一点,偏右了偏左一点,这是标准的自动化流程,只不过用数字化智能反馈链。
 
跟客户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感到很苦恼的一件事,很少有客户一上来谈流程再造,他们认为流程再造是过时的话术。最近有一篇文章写字节跳动的服务,在外人看来,它的优点是智能算法、智能推荐,但很少说这家公司把数字化能力反哺到每个流程中去。其实智能化算法只是个结果,它的因是什么?因是它把数字化能力内嵌到公司的每一个决策流程和信息采集、信息收集、信息计算的流程,这才是数字化的本质。
 
有了这种能力之后,你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数字化的负反馈流程,算法就能告诉你、帮助你在每个步骤纠偏、预警。这也是微软的框架,是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客户、每一个流程、每一个产品都要内嵌进数字化的智能反馈链。
 
这张图是控制论的基本框架,类似于人体的神经流通的概念,也是、智能社会的框架,没什么本质不同。世界的本质就是随时产生数据、传输、存储、计算、使用、展现然后再用负反馈去纠正。人体是这么做的,机器是这么做的,社会是这么做的,金融技术也都是这么做的,这里每个环节都要加数字化的能力就能产生智能化的能力。
 
金融科技要实现的目标,是,在数字时代原住民即将到来的时代,用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人们随时随地所需要的、打破时空概念的金融服务。在这基础之上,把所有的监管、管理、注册、服务、审查放在里面。这是金融科技在帮助银行、金融机构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所走的路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