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年会新闻

News

年会新闻

张文才: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01-27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张文才 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绿色金融峰会上的发言。
 
 
广东是最早获批的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深圳40年改革创新成功经验中专门提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在去年10月,农发行在深圳成功定价发行全球首笔“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政策性境外绿色金融债券。所以,我们在广东这个充满绿色发展特色的地方探讨交流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其中的两大亮点。而绿色发展无疑是畅通“双循环”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绿色发展,金融助力,绿色金融是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释放出蓬勃向上的活力,这源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驱动,源于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政策驱动,源于人们追求环保绿色健康生活的共识驱动,源于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源投入的需求驱动。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启示我们,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需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面对当前的困难与挑战,各国在投入大量资金刺激经济增长时,普遍强调要实行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增长、推动绿色复苏;各金融机构在支持经济复苏中,也普遍重视绿色金融安排、加强绿色金融合作。
 
就在前不久结束的在法国举行全球首届公共开发性银行峰会上,各重要政策性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农发行也作了经验交流。
 
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和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始终坚持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我们所专注的农业农村生态系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受人类影响最大、也是最缺乏金融资源投入的生态系统,支持“三农”事业发展,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多年来,农发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引入“三农”领域,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和方法,形成多位一体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绿色产品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实现。
 
一是完善绿色治理体系。农发行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意见和政策,转化形成为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共识、管理架构、组织体系、制度流程和企业文化,总行专门成立了绿色信贷委员会,有条件的分支行建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制定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管理办法,建立了国际权威认证的绿色及可持续债券框架,明确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完善绿色项目认定、开发绿色信贷系统、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控、健全绿色激励约束机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将绿色贯穿业务发展管理全流程,形成了全行助绿的体系与机制。
 
二是积极推动资产绿色化。服从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统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和生物多样性治理,从支持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从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到国家储备林建设,从支持自然环境治理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全区域、全形态、全链条覆盖的“三农”绿色金融服务网络。到今年9月末,农发行绿色项目贷款达到8109亿元,占全行中长期贷款规模的19.3%,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投向主要集中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节能环保领域。此外,农发行还积极发展绿色投资,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以重点基金投资等方式扩大绿色发展效应;与国际组织开展转贷款合作和联合融资,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支持。
 
三是加快发展绿色筹资业务。农发行依托国家信用优势,在债券市场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发行各类绿色债券产品,覆盖境内外、多场所、多品种、多主题等,构建了引导全球资金投入境内绿色农业的模式。发行绿色贴标债券,创造了多个第一,包括首单公开招标发行的全市场单笔规模最大绿色金融债券、首单“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单“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政策性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三农”欧元政策性绿色金融债券,以及首创存量债券三方绿色认证等,累计经公开认证的绿色贴标债券规模本外币合计达到760亿元人民币。此外,农发行还持续面向全球投资者创新发行绿色主题债券,包括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两山”生态环保等主题并在上海清算所常规发行7年期生态环保主题金融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882亿元。农发行在按照人民银行39号公告以及国际GBP原则、CBI标准做好绿色债券基础管理的同时,还主动组织绿色债券项目实地考察和投资者座谈,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提高绿色债券投资透明度。
 
四是推动绿色金融多层面合作。农发行将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实践得到了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认可,也创造了诸多合作机遇。成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首批签署机构,并加入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小组;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了有关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及金融应用的课题研究并取得首创性成果;积极参与我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制建设,与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IISD)、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和我国中节能公司等合作开展绿色债券第二方和第三方评估认证合作;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债券通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在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推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合作。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勾画了“十四五”绿色发展蓝图,对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农发行也正在抓紧研究支持“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的配套措施。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思维形成和转化,进一步完善绿色治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和数量,进一步加强绿色效益监测和评价,进一步强化气候与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国际化水平。同时,提出三点期望:
 
一是增加绿色发展的资源投入。农发行愿与各方一道,秉承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吸引和汇聚更多资金,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变革。
 
二是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农发行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推动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和支持政策,构建正向激励和失信约束环境;推动现代数字化手段运用,强化信息披露与共享;强化风险意识,健全气候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互通融合的绿色金融标准,提高标准在实际金融业务中的可操作性。农发行希望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标准的课题应用中,与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三是加强绿色金融国内外合作。发挥好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和国家支持绿色发展的优势,加强境内外绿色金融实践与知识交流,分享经验案例,携手开展研究和培训,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全球合力。农发行将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机构,国内政策性、开发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农业绿色投入,促进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这个古老而又朝阳的产业,一方面关系着地球上每个人的生存和命运,一方面又前所未有地在世界范围内高度关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农发行愿意同各有关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互学互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深化农业领域绿色金融的交流共享,共同努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战略支持机构
战略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