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专题>绿色金融

IFF理事、全球绿色发展署(GGGI)总干事弗兰克·里斯伯曼:
实现碳中和需要金融推动创新、脱煤,应对就业挑战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12-05

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F20峰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竞争、变革、合作中寻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和举措,为构建全球开放共赢新格局建言献策。

 


以下为弗兰克·里斯伯曼主旨演讲的具体内容: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家,并且一直参与全球环境政策制定,我认为碳中和现在已经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共识,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诺,目前已有90%的国家和90%的全球人口作出了碳中和承诺。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很多国家都认为要继续努力达成《巴黎协定》设定的1.5℃的温控目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清晰地表明要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IPCC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在目前的基础上,到2030年实现45%~50%的减排。所以,我们要对他们所做出的这些承诺拭目以待。

首先,碳中和目标是否能够现实,甚至是否有必要实现。如果不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世界将会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的危害,并且这种危害是超越国境的。当然,目前我们还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而且无论是通过更好的政策,还是通过绿色金融的支持,都能够在全球广泛地被采用,它有可能变为一种更加便宜的能源形式。

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政策,以使交通行业全部电气化。还有一些行业如建筑行业,其科技现在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在全球建造环境和能源更加友好的绿色建筑。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选择能够用绿色金融来促进这些创新技术的实施。当然我们也需要创新,包括氢能的使用,它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在氢能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商业性应用,如果到2030年之前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氢能的投资,我认为氢能商业性应用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我们如果实现了碳中和目标,则将有其他更多的好处,比如蓝色的天空、干净的水源。现在亚洲地区的空气污染严重,这里有40亿人长期受到雾霾困扰。如果做好碳中和,就能够让他们生活在更好的环境当中。

另外,绿色工作岗位要与绿色转型过程相切合。不是说所有的绿色工作岗位都是由在污染行业中失去工作的人来承担的,但我们在这方面确实面临挑战,如何为在碳中和过程中失业的人寻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 

新华社 摄影:韩岩


因此,我认为虽然这些承诺以及路线图、政策,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实施策略,但是至少第一步,我们已经达到了。大部分国家已经做出了承诺,好几个非常重要的污染大户,它们也已经做出了相关的承诺。但是明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我们需要有进一步的承诺,我也认为企业界必须要大幅度地提升他们对EGS的承诺,从而来加大减排的力度。

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把主要的融资方统一在一起,人们也担心有一些企业作出的绿色发展承诺可能会出现“洗绿”的现象。这些承诺是否严肃认真,是否能真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于部分企业的减排承诺人们也有一些疑虑。

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在多边组织和政府领域要有更大的推动力。亚洲在接下来几年当中还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煤炭,其他几个大洲都已经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亚洲在煤炭方面仍然是一个排放大户。亚洲在煤炭使用的状况并没有一个可喜的转变。在亚洲中日韩三国的燃煤电厂是最多的,非常重要的是,这三个国家都已经承诺要减少燃煤发电,因此中日韩三国在减煤降碳方面也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会帮助亚洲各国推出更多的绿色投资项目,特别是绿色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这些领域的项目能够帮助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向碳中和。

来自于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也是绿色金融的一部分,例如绿色债券市场近年来取得了爆炸性的发展,而且有越来越的绿色债券是由发展中国家推出的,在绿色债券中蕴含着非常大的机会。我们和秘鲁、墨西哥、越南政府进行了合作,帮助这几个国家推出了它们的首支绿色债券,首支绿色债券的发行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看到从发达经济体开始到欠发达经济体,再到发展中经济体,现在都在越来越多地发行绿色债券。

就巴黎协定第六条而言,我们也在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打造碳交易市场。有一些国家政府出台了强有力的措施,包括监控监管体系以使碳排放交易成为现实。在碳交易市场方面,要确保卖方和买方都有相应的进展,我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是乐观的。我认为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的绿色投资项目,由绿色金融来支持这些绿色投资项目向零排放、碳中和迈进。尽管这绝非易事,但是这些工作都是必须要做的。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