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宋敏: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全球一起更新消费观念转变发展理念,支持绿色创新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12-05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此次年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竞争、变革、合作中寻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和举措,为构建全球开放共赢新格局建言献策。
以下为宋敏教授的主旨发言:
不管是绿色发展的问题,还是理念的问题,现在全球各个国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一些国际性的金融机构、联合组织,这个理念还是值得去推广的,直至真正地深入人心。当然,绿色的理念,最主要是基于同一个家园的概念。我们都是地球人,所谓的绿色就是要关注资源、环境、气候这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全人类的因素。各个国家的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地球家园。这个共同点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所以大家需要做到的是求同存异,这个“同”就是同一个家园。但现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求同存异的理念,就像大家都在谈绿色,但真正落实到政策上、落实到经济中或者落实到个人的行为上,做得还是不够的。
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绿色经济或者绿色发展,它是具有外部性的,而且这个外部性是非常强大的一种外部性,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外部性。所谓时间的外部性,指同一个家园,如果损害了家园的美好环境,或者是消耗了资源,亦或者是造成了气候的危机,不仅给我们自己这一代人带来危机,而且将给未来的子孙后代带来危机,这是时间上的一个外部性。空间上的外部性也是很清晰的,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气候问题,它可能会传导到其他的地方去。理论上来说这是时空两维度的外部性。
在这样一个基本外部性的特征下,绿色发展单靠市场肯定是解决不了的,单靠一个国家的政府也是解决不了的,一定要靠全球携手,要有一个全球治理机制,大家要有求同存异的理念。但是现在看来,世界政治好像还不是按照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在运行,这就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像IFF这样的论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地推动这个理念深入人心。
从这个理念来说,现在大家都从产业的角度、经济的角度谈得比较多。比如从产业来说,能源是环境污染、碳排放比较重的一个产业,交通、建筑也是很重要的产业,这方面已经谈得很多。但是从理念上来说,个人作为消费者有没有真正把绿色的理念深入内心、落实到行动上?目前是远远不够的。拿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来说,美国的家庭消费模式,大家可能都知道,住大房子,汽车上的王国,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浪费,这些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中国现在很多消费者也以住大房子、开大汽车,就是大排放量的汽车,以奢侈消费为荣,还有食品上的巨大浪费。从个人消费来说,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很正确的路,在这一点上,欧洲做得相对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理念上,在消费的行为上,欧洲的绿色理念应该更多的深入人心。
因此,在个人消费这一点,如果大家能做到,包括今天在座的嘉宾,还有所有的听众,能够真正地从个人行为上去做,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人当面是这么说,要绿色要环保,但是最后开的车还是很大的车,住的房子还是很大的房子,还有超级富豪们开的是飞机,然后去国际会议讨论全球的绿色问题,其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在这个场合跟大家说一下我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就是目前绿色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并没有落实到大家的行动中,大家说得多,做得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绿色和发展的关系。报告的第一部分是以GDP总量来讲全球经济,这是能够理解的,以GDP这样一个已经约定俗成的指标来衡量全球经济、经济发展怎么样是常规做法。作为一个经济学者,目前来看也只能用GDP来衡量全球的经济发展。但如果在绿色发展这个概念上去谈GDP,一定要清楚GDP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曾经试图去讨论绿色GDP,这在度量上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但是在理念上要知道GDP应该在绿色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应该有绿色GDP的概念。具体它的指数怎么去构造,怎么去度量,那是基础性的问题,但是理念上应该让大家有很清晰的理解。
在绿色发展概念下的GDP,或者简单说有绿色GDP这样一个概念,传统的GDP在我们推动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它可能会下降的。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用传统的方法描述GDP下降也没有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是在新的环境下、新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去做全球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描述所谓技术创新的指标,或者是效率的指标,如TFP这样的指标,TFP很有可能也会下降,因为现在对绿色有更大的需求,所以TFP也有可能出现下降。传统的指标,我们一定要清楚它可能会下降,但是下降不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追求的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如果说大家在绿色的背景下还要发展或者说还要达到原来的GDP增长率,或者是原来TFP的水平,我觉得非常值得提倡的是绿色创新。只有在绿色创新的背景下,我们才可能维持原来的GDP增长率,按照原来的速度增长。在这次报告里,以及刚才大家的讨论里,可能这方面讲得稍微少一点,绿色创新非常重要,而且绿色发展的理念会指导我们推出非常多的绿色创新。如果有新的绿色创新,我们还是有可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水平。
总体来说,绿色创新很多时候还是监管在驱动的。监管政策逼迫企业去创新,因为你不创新,在新的环境监管条件下,你没法生存,所以这是一种生存的压力,推动了很多企业进行了绿色创新,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当然,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倒闭了或者是转型了,或者是转到其他一些监管不严格的地区去。绿色创新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我们不能忽视。
最后一点,绿色金融。报告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绿色金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说任何理念也好,高远的目标也好,最后资金怎么满足,这是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说了很多办法,但没有真正的资金支持,一切都是虚的。现在问题在于,现有的金融体系可不可以支持我们的绿色发展?如果我们有统一的理念,认为经济应该绿色发展,绿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不是适合这样的目标,怎样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基础上去创新,很重要的还是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大家讲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还有融资租赁等等,怎么样在现有的体系下,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去创新,这是特别值得大家深思的。
中国央行已经率先做了货币政策方面的创新。外国朋友们也许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新现象。央行现在通过货币政策可以支持绿色发展。最近央行提出,绿色贷款发放相当于央行债券,就是商业银行的绿色贷款以后可以到央行去进行拆借,这是一个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创新。现在在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里头好像还没有看到这一点,中国央行已经率先对金融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创新。在这个基础上,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保险和其他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应该去思考。
除了长期资金以外,很重要的就是金融创新。包括央行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创新,它有可能带来风险和效率的损失,这要综合考虑。创新如果有统一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它会去扶持绿色发展。但是它后面隐含的成本,它的效率损失,它的风险,大家谈得比较少,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界定什么绿色。大家都讲绿色贷款,但什么是绿色,需要大量的研究。现在很多新能源或者是绿色交通之类的,就把它当成绿色贷款。但是如果有些企业按照绿色贷款的名目拿到了钱,然后做其他的投资,怎么避免?或者是假的绿色投资,不是真绿,而是假绿,怎么区别?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监管怎么样去解决这个事情。我们的货币政策制定者要在货币政策方面推出创新的政策。
下一步,通过数字技术、工业物联网,甚至不光是工业物联网,还有将来万物互联网的新技术和生态,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知道什么是绿色,什么是真绿,什么是假绿,这样我们全球才可以走向比较正确的方向。
总结一下就是,绿色理念我们还要推广,要深入人心,还要落实到行动上。绿色和发展的关系,我们要意识到它可能有一个Trade-off,这个Trade-off的解决方法是通过绿色创新。绿色金融怎么样发展,还是要基于我们对绿色的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