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专题>一带一路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中国减贫经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疫情后绿色复苏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12-05

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F20峰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积极寻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和举措,为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全球开放共赢新格局建言献策。

以下为阿罗约演讲的具体内容:

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了两个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即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也一定能够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顺利、圆满地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为毕竟在2020年,中国已经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的变化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扶贫,使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中国过去这段时间领先全球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即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在过去的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增长,这是因为在1978年,中国大胆地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如果让我总结中国自1978年以来,在4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会指出四个因素。第一,有一个长远的愿景;第二,有坚定的信念来落实这个愿景;第三,认识到了先进技术的价值;第四,认识到基础设施的价值。

在今年3月初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将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努力促进农村振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从中国的经验当中借鉴、学习,建立长期愿景和坚定的决心。“一带一路”是中国最广泛的合作、协作平台,伟大历史学家A.G.霍普金斯曾将最古老的全球化追溯到丝绸之路。鉴于今天中国正处于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轨道上,学者们现在将“一带一路”描述为 全球化2.0 是很恰当的。

20世纪80年代,我刚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职业生涯,当时“中国龙”这个词汇是第一次出现,用于描述在中国发生的经济奇迹。作为菲律宾贸易部的一名官员,我当时想,中国是否会成为我们在世界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当时没有人意识到中国将会自成一系,事实证明,中国不是一个竞争对手,而是一个发展伙伴——它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一个捐助国,是一个资本和技术的提供者。
图片
中国争取与邻国在发展中建立伙伴关系是正确的。这种开明的态度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持续的友谊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在去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主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是对整个世界的一次严峻考验。他还说,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

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了全球恐慌,但人们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各国很快将进入这场大流行病的最终阶段,即新冠肺炎从大流行病转变为地方病。这一次的疫情也将被看作是一个长久存在的威胁,而非是一个例外。我们公共卫生努力的焦点将会从管理病例的数量转换为管理严重疾病和死亡。

但是,这场疫情给世界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并且凸显了世界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因此,现在世界关注的重点是经济复苏和绿色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关键重点领域进行重新思考。现在的“一带一路”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

自疫情爆发以来,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投资的主要对象。此外,正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所言,这场疫情促使世界探究病毒和其他疾病与未来生态灾难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在所有商业活动中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我们祝贺亚投行修订了《环境与社会框架政策》, 能够在ESG上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让客户更好地管理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最后我想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作为结束语,他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我们记住他的提醒,使疫情后的复苏成为绿色的复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