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理事、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12-05
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积极寻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和举措,为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全球开放共赢新格局建言献策。
以下为希普利演讲的具体内容:
过去这些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之下,我们不断挑战自己,如何能够使得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包容性。如果我们想在未来十年获得成功,就必须考虑过去五年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过去两年当中,在疫情期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有非常多清晰的证据表明,如果我们将本地区经济与全球的经济联系起来,将这些经济体和人们拉得更近,就有更好的机会减贫,创造繁荣。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突破,并且我们看到亚洲的经济体日益强盛起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看到平等性逐渐在提高,尤其在本地区。我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来帮助这种包容性的成长。最近一个例子就是中欧班列的开放,这是非常好的例子,阐明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带来怎样的好处,尤其是由大经济体向小型经济体提供的援助带来的回报,可以帮助本地区更好地减贫。
“一带一路”倡议和很多其他倡议关注的焦点一样,我们需要非常的谨慎,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我们知道从全球来讲,脱贫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还有一些非常深层的贫穷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比城市更加严重。所以说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支持中小型企业,让中小型企业可以做得更好,并且和真正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能够对脱贫作出贡献,这些都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接下来我想非常简要地讲一下贫穷和不平等的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之外,还有资源流动的不平等。由于疫情,资源流动的不平等更加严重,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必须要解决不平等的问题。我们有义务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人类,为我们的经济作出贡献。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如果在获得疫苗方面出现不平等问题,之后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而这将对所有人带来不利影响。
现在需要多边主义,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视角来思考多边主义。我们曾经通过多边主义或双边行动取得了很多成果,现在需要再次为此投入。我认为丝路国际联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地区实现繁荣发展。我们要关注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包括通过多边的方式进行协作,或者政企的合作。我们还要思考疫苗、药品还有知识产权如何在适当的成本之下进行分享,这样不仅仅能够帮助被落下的人群,也能够保证其他人的利益,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想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的成绩如果能够成功复制,一些领域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和其他经济体共同研究,互帮互学,可以促进更好的包容。我认为总体来讲,亚洲在包容方面表现得是不错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毫无疑问,中国在和亚投行以及其他机构合作方面所展现的领导力,让我们相信亚洲区域将来是可以持续繁荣的。根据预测,到2030年亚洲经济体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大概会占到全球经济的60%,这是10年之内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要思考今天的挑战,同时丝路国际联盟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让老百姓通过经济发展获得福利。
今天我想讲的最后一点是关于可持续性,要让可持续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切实和有意义,这一点比以往更加重要。在过去的10年或者15年,可持续性主要关注的是地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些倡议。这些倡议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现在非常明显的是,对我们生态和环境的关注以及包容、平等决定我们是不是可以真正拥有可持续的未来。通过多边主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个时候可持续才真正成为一个主流的、有意义的概念。我认为丝路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在参加的IFF年会,设置了“全球绿色金融奖”,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促进在环境方面作出更多的行动,同时也能让金融行业意识到可持续和绿色的概念,并通过他们的贷款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不仅仅要回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实现的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关联,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支持、对地球的关注,都需要关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