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专题>一带一路

葛洲坝集团陈晓华:推进全球治理和贸易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05-30

在5月30日上午举行的“丝路国际联盟大会: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由贸易”分论坛上,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由贸易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叠加大国关系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给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由贸易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和较大的挑战。后疫情时代,各国在危机与挑战中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建设基础设施,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化,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至远,高质量发展,主要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国际合作不应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应坚定不移地加强全面合作,协调推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世界银行预测,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将呈差异化复苏态势,抗疫能力差、经济基础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将进一步陷入衰退。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大幅下滑,降幅比例达到42%,今年将继续呈现疲软态势。此外,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盛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少数国家动辄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人为阻挠干扰区域合作机制的推进落地,进一步让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人类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时,各国唯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共同参与生产价值链分工,全面加强协调合作,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障。

二是各国应继续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促进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并为自由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研究显示,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约74万亿美元,平均每年3.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4%,基建投资的巨大需求将极大地刺激疫情后全球经济重振。此外,“一带一路”提出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短区域经济距离、减少地理分割、提升经济密度,为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化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葛洲坝集团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参与了大量的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总额达200多亿美元。不仅有力地提升了所在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为区域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是各方应携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由贸易联动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发展新动能。

在第54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峰会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出了矿、电、冶、工、贸联动发展的新模式。通过统筹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矿山冶金基地建设、工业园区基地建设以及园区货物贸易,形成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贸易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务高企、投融资受限、工业体系不健全、造血功能不足的当下,联动发展模式将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基建与工贸脱钩,基建超前发展却无法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等问题,是未来可持续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葛洲坝集团具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和贸易业务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优势,在该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急需加强金融创新和引入社会资本。

受全球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参与体制机制不完善、金融规则不兼容、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部分国家法律制度缺失等影响,国际金融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近几年全球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总体趋于保守,融资模式创新和参与增量项目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一带一路”投融资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此外,由于部分沿线国家政策保障能力较弱、金融稳定程度较低、营商环境较差,加上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相对偏低,在政策性金融整体收紧、商业性金融严控风险、私营资本导入机制缺失的当下,加强金融产品供给侧创新、提升国际资本参与意愿、畅通私营资本进入通道、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都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迫切需求,需要各方携手共同研究推进。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