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郑之杰:中美新基建合作恰逢其时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12-05
本届年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于12月3至5日在广州举行。年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积极寻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和举措,为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全球开放共赢新格局建言献策。
以下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郑之杰主题演讲的具体内容: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疫情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本届年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这对于集众智、汇众力,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分论坛议题主要是围绕中国经济新形势来解读、展望和总结。谈到中国经济形势,一定绕不开中美关系、中美合作,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1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这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扩建和现代化改造计划,将对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积极影响。下面我以中美基建合作的新契机为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美基建合作恰逢其时,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是世界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当前中美两国发展都处在关键阶段。11月16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
在这个背景下,中美基建合作为构建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为改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GDP占全世界的42%,中美开展基建合作将使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两国走向深层次的经济融合。可以预见,如果中美在基建领域能够成功地开展合作,必将为中美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中美基建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目前,美国能源、公路、桥梁、隧道、管道、电网、铁路等基础设施老化程度严重,急需修护更新,大部分基础设施几乎三十多年没有修缮。2020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对美国基础设施总体评级为C级,指的是有重大缺陷的平庸水平。过去这些年,由于政党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以及体制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美国大规模基建计划一直未能顺利推进,基建资金迟迟不能如期到位。抛开这些因素,美国在基础设施、基础设计、建筑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供给和建设队伍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未来基建法案实施过程中还需克服很多困难挑战。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较为先进的标准、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逐步形成了中国建造的品牌,很多基础设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比如中国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全球的70%,且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1万公里,每平方公里有高速公路149公里,高于美国的115公里。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先进的工程机械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由于拥有强大的技术和组织能力,中国基建速度令世界惊叹,因此中国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对美国加快基础设施更新速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以及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减轻债务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不仅能够分享美国基建投资的机会,也能够进一步熟悉国际规则,适应发达国家严格的商业经营环境,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中美基建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三、几点建议
(一)深化沟通交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未来中美之间务实合作的重点,发挥政府间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的作用,深入开展对话,积极推动智库合作,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准入、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开展研究和规划,做好中美基建合作的顶层设计,共同描绘操作性强、开放度高、适应性广的基建合作蓝图。充分考虑两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加强两国省级政府的合作,推动两国基建领域的企业深化交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基建合作格局。
(二)聚焦重点领域。美国基建方案包括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加强制造业、创造高新就业机会、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涵盖道路、桥梁、客运和货运铁路、机场、港口和航道、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电力、宽带、水利、网络和环境的修复,西部水利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基建的方方面面,中美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对接,推动重点领域标志性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三)创新思路模式。积极探索中美双方都能认可的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新模式,比如在深入研究当地法律法规,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支持中国企业通过PPP、EPC等模式进入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另外,中国企业也可以与实力强大、品牌声誉好的美国本土企业或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通过金融资本组团的方式联合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
(四)畅通融资渠道。以基建合作为契机,深化中美金融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丰富金融合作的方式,更好地提供信贷、投资、担保、保险等金融服务,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把握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特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规律,积极开展与之相匹配的新的金融产品,设计成本合理、风险可控的融资方案,为中美基建合作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中美基建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相信只要中美双方加强互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基建合作取得实质成效,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