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杜大伟:中美贸易繁荣下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不对称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1-12-05
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F20峰会)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积极寻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和举措,为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全球开放共赢新格局建言献策。
以下是杜大伟发言的具体内容:
在开始美中经济关系讨论之前我想讲两点。第一点是中美贸易正在繁荣发展。如果你从另外一个星球来到地球,然后你被告知中美之间正在打贸易战,然而当你看到双方之间的贸易额时,你是无法相信的,因为你看到的是中美贸易是双边贸易,双向都在蓬勃发展。此前,美国还对从中国进口的一部分商品加征了关税,对有的商品加征关税的幅度高达25%,当然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并没有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双边贸易当中的商品受到了加征关税的影响。
疫情爆发之后,我们看到双边贸易先是出现了衰退,然后是强劲的反弹,现在美国的消费者还在大量购买中国商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达到了历史新高,比如美国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农产品,当然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并不多,而且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服务业,但是对制造业的影响较小。我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还没有达到双边贸易协议第一阶段文件的要求,而且我认为第一阶段的协议是不够的,它只是一个起步。根据我的计算,2020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应该增加了高达40%, 2021年对中国的出口再增加40%才能够达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当中设定的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每年实现了30%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速度,当然这样一个增长数字还未能达到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所设定的目标。
双边投资的形成更加复杂一些,刚才林建海先生也说了,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仍然在持续之中,但是中国对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是有所下降的,因为有一些紧张形势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双方的经济交流在进一步加强(虽然还存在着贸易战),这就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虽然有一些不利的政策,但是我们的双边贸易和投资还在保持良好的发展。
另外,有很多美国人在讲要把产业链带回美国,但是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产业链已经被带回了美国。产业链当中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中国转到了越南、柬埔寨,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了一部分的关税,使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从中国转到东南亚的速度加快了,但中国本身在这种价值链上的位置也越来越高了。比如中国在更多地生产高精尖的机器、机械并进行出口,所以这也是整个价值链发展演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它简单称之为产业链离开了中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也就是中美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是完全不对称的。我们的经济关系非常活跃,当然美国对中国加征了一些关税,而中国有一部分的市场和行业对于外商投资还没有彻底开放。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中美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谈判来达成相关的政策,更好地促进双边的经济来往。
当然现在全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还尚未能开展实事求是的、务实的谈判。我高兴地看到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举行了视频会晤,当然在这次视频会晤中并没有建立起一种推进双边经贸关系的新机制。所以我认为政治因素给双方现在围绕着外贸投资进行谈判设置了一些难度。
在美国,关于贸易特别是美中贸易的问题非常复杂、非常有争议。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实际上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现状不变,而中国也有其国内的政治因素,所以在这一点,中国进一步展示改革开放的姿态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现在中美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关口。首先我们的经济关系非常活跃,而且是在增长之中,但是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相比又处在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