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项目背景
为配合雾霾治理,中国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亚洲开发银行商定,在2015-2020年间,亚洲开发银行每年提供5亿美元主权贷款,帮助中国解决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问题。
2018年,基于中国节能产业优势,以“环保技术”为主题,亚洲开发银行与中国财政部、中国节能正式签署中节能亚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基金项目协议,以基金方式创新使用亚洲开发银行5亿美元主权贷款,在泛京津冀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内蒙古),通过设立不同的基金推动高新技术在工业、能源、交通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缓解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改善泛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
项目内容
为实施中节能亚行基金项目,中节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了母基金1只,即中节能亚行产业投资基金;区域子基金1只,即中节能亚行蔚蓝产业投资基金;以及行业子基金2只,即中节能金鑫股权投资基金和中节能渤化股权投资基金。中节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向14个项目投资22亿元人民币,同时带动其他资金投入117亿元人民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在诸多领域实现突破。例如,使用工业副产氢气替代天然气,高效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推广石墨烯采暖炉和污水源热泵供热,循环再利用污水、垃圾等废弃资源,降低电解槽能耗,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采购清洁低排放交通工具等。此外,还在地热能、屋顶太阳能、智能微电网、超级节能服务公司、智慧工业园区等领域不断发力。
项目绩效
中节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施的中节能亚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基金项目,通过成立和管理多个基金产品,带动多方积极参与到能源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污染防治等领域,可提高区域空气质量。
在可推广性方面,中节能亚行基金项目由政府、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共同设计,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基金运作经验,有效实现了政策性资金对重大战略的支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该项目建立的基金化使用主权贷款模式,被世界银行贷款绿色低碳投资基金项目和亚行贷款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项目所采用。
在行业贡献方面,中节能亚行基金项目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影响,坚持节能环保正外部性,构建基金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畅通绿色产业和基金行业合作通道。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支持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绿色金融赋能企业绿色发展,促进了泛京津冀地区的电力、化工、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在盈利性方面,中节能亚行基金项目将在15年存续期间进行滚动投资,以5亿美元主权贷款带动超过15亿美元社会资金为初始目标,在广泛领域和地域内开展节能环保投资,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分散了投资风险。
在公共福祉方面,中节能亚行基金项目引入国际绿色框架,将亚行环境和社会体系要求贯穿于每个具体环节,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传导至被投企业。该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泛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物排放,减轻污染对社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已投项目中,通过采用石墨烯复合材料、污水源热泵、蒸汽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等先进技术,对标国际先进环保标准,依据各项目环评报告和定期监测结果,每年可节约104.04万吨标准煤,实现3,002.62万平方米的清洁供热面积,减排 210.20万吨二氧化碳、1.81万吨二氧化硫、0.62万吨氮氧化物和122.55万吨颗粒物。未来新增项目投资,将进一步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创新性方面,中节能亚行基金项目创新以基金化方式使用主权贷款,不仅发挥了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还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了政策性资金投资的盈利水平,兼顾了政策性和盈利性。同时,借鉴吸收国际评价体系,积极将环境和社会效益纳入投资决策流程,构建了绿色投资机制,持续将绿色理念传导给相关利益方。
项目综述
中节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次使用亚行 5 亿美元主权贷款,创新性地以设立基金方式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充分吸引各类投资者和技术供应商进行联合融资,不断放大资本功能,助力泛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加速实现污染减排。该项目具有存续时间长、 盈利性突出的特点,为后续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且环境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