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会员通讯第35期
发布时间:2022-06-08
编者按
国际方面,面对40年来最凶猛的通货膨胀,美国可能采取更加迅猛的加息措施,而包括摩根大通CEO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对美国经济衰退发出预警。IMF的数据显示,受美国通胀和经济放缓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表现的认可,各国增加了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比重。6月2日,“欧佩克+”宣布将在7月和8月提高石油产量。
在推动新能源和绿色发展方面,中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国务院部署七方面21项具体措施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确保绿色金融持续有效开展。从5月份物流数据看,中国经济正在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步恢复。社会层面,上海和北京的复工复产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IFF会员通讯将持续关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分享最新的资讯及专家观点。
IFF动态 IFF News
02.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2期全球碳定价会议成功举行
国际观察 Global Review
03. 紧迫性与日俱增!拜登、鲍威尔共谋抗击通胀对策
04. 摩根大通CEO:美国经济将现“飓风”
05. “欧佩克+”迫于压力同意增产原油
06. 全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5年增3.7倍
国内要闻 China News
07. 国务院部署七方面21项举措 力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08. 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
09. 经济恢复迹象显现 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
10. 上海加速复工复产复市
11. 北京宣布恢复餐饮堂食,学校准备复课
01
第三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
评选工作正式启动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强调我们亟须通过改变政策和自身选择来推动变革,以可持续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天,国际金融论坛(IFF)宣布启动第三届 “IFF全球绿色金融奖”,主题为“全球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本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面向全球征集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助力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制度、产业、服务、技术、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实践。
“IFF全球绿色金融奖”是国际金融论坛(IFF)于2020年发起设立的,评审委员会由国内外25位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重要财经领袖和金融、环境界精英组成,旨在对全球绿色金融领域,尤其是在气候投融资和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机构,以及创新性解决方案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促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进程。该奖项的设立受到联合国及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三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将设立年度奖10名、创新奖10名。
02
国际金融论坛(IFF)
第12期全球碳定价会议成功举行
由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国际金融论坛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12期全球碳定价会议于6月2日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会议邀请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就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展开讨论。
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COP26)呼吁采取果断快速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而现在是落实全球性举措以扭转碳排放增长趋势的合适时机。当前,能源危机使化石燃料使用面临压力,俄乌冲突加剧了这一压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运营离不开化石燃料的现状下,为了逐步减少碳排放,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才能推动企业实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下简称CCUS)技术。
本次会议重点关注实现 CCUS 技术广泛应用所需克服的各项技术难题。鉴于 CCUS 技术有可能成为应对全球变暖的重大突破,会议从 CCUS 技术的市场、法律和监管维度展开讨论,重点探讨通过基于不同行业碳市场的分行业碳价,合理激励企业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企业不仅能节省碳排放成本,在碳市场上获得的收益还能用于必要的投融资。
拜登(中)、鲍威尔(左)和耶伦(右)
5月31日在美国白宫开会(法新社)
5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会见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讨论应对高通胀的措施。面对物价快速上涨危及美国经济的局面,政府发出了抑制通胀的紧迫性与日俱增的信号。
拜登会见鲍威尔凸显出白宫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外部力量来帮助应对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
这是两人之间的第三次会面。他们上次会面是在去年11月,那次面谈促使拜登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财政部长耶伦也参与了此次会晤,她是鲍威尔之前的美联储主席。
拜登祝贺鲍威尔最近获得了参议院批准成功连任,并承诺对美联储保持放手的态度。“我不会干涉他们所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他在会议开始时对记者表示,“他们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态度像激光般专注,正如我一样。”
报道指出,美联储正在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快的速度上调利率。上周公布的美联储5月3日至4日会议纪要显示,该央行有可能在6月和7月的下两次会议上将基准利率(目前为0.75%至1%)分别上调0.5个百分点。美联储在5月初的会议上已将利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是2000年以来首次以这一幅度加息。(来源:华尔街日报、经济日报)
新华社图(郭克摄)
美国摩根大通公司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预测,受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加息预期以及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升级影响,美国经济将“刮起飓风”。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1日援引戴蒙的话报道:“现在尚有几分风和日丽,一切如常。每个人都认为美联储能应对现在的局面。但飓风正在前方,向我们刮来。”
戴蒙认为,从现在情况看,美国经济不会发展到2007年和2008年金融“海啸”的地步,但“飓风”已足够糟糕,比常规“风暴”更具破坏性。
按他的说法,目前不确定这场“飓风”的威力,“最好保护好自己”,摩根大通正在为“非良性环境”和“糟糕结果”做准备。
美国通胀持续高企。美国劳工部近日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已连续7个月高于6%。
戴蒙认为,通胀“扭曲”美国经济,美联储为应对通胀打出量化紧缩和加息组合拳,他担心市场并未做好准备。
戴蒙同样担心俄乌冲突升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他6月1日预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最终可能上涨至每桶150至175美元。他认为,这场冲突将继续搅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原油、天然气和粮食价格。(来源:新华社)
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欧佩克+)6月2日同意在7月和8月提高石油产量,该组织的关键国家沙特阿拉伯在美国的压力下,为原油价格上涨降温。
该组织说,它将在7月和8月份每天增产64.8万桶,而按照原计划,每天增产约40万桶。
报道称,额外增加的这些原油供应可能主要来自欧佩克的两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雅得早些时候就曾表示准备提高原油产量以填补俄罗斯石油缺口。
白宫对该组织作出的这一“重要决定”表示欢迎,并称赞沙特使“该组织成员国达成了这种共识”。它还承认“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拉克做出了积极贡献”。
报道指出,就在几天前,在俄乌冲突继续令市场感到不安之际,欧盟同意对俄罗斯石油进口实施部分禁令,这加深了人们对全球能源短缺的担忧。(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根据IMF最新公布的全球外汇储备构成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球外汇储备达到12.9372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32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正在大幅增持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截至2021年底,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达到3361亿美元,同比增加645亿美元,从2016年加入SDR 5年的时间里增加了3.7倍。
外汇储备指的是政府和中央银行为应对外汇干预和对外债务偿还等而储备的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显示,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的占比于2001年达到顶峰71.52%,之后就呈现下降态势,到2021年底降至58.81%,在5年里下降6.5个百分点。而人民币的占比截至2021年底增至2.79%。IMF自2016年底开始公布人民币的比率,在5年里增加1.7个百分点。尽管占比在外汇储备的各货币中排第5位,但增加幅度高于欧元、日元和英镑。
增持明显的是中南美国家。巴西到2021年将外汇储备中人民币所占的比率提高至4.99%,与上年(1.21%)相比增至4倍。对巴西来说,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巴西出口铁矿石和大豆,进口化学产品和机械。经济关系的加深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智利来说,中国也是居第一位的贸易伙伴国,电力业务等中国企业的进驻日趋突出。美国高盛统计显示,最近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等中南美4国的人民币持有额接近300亿美元,与2018年底相比增至约10倍。
分析人士认为各国增加人民币外汇储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避免类似雷曼危机时的美元资产下跌风险;2.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不断加深;3.一些国家在政治上与美国对立。
以色列自2022年起,将外汇储备从此前的美元、欧元、英镑3种货币,分散纳入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拿大元、澳元和人民币7种货币,预定将2%投向人民币。以色列将人民币纳入储备的背景是,人民币作为货币的存在感提高,而且以色列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加深。
因政治原因而增持人民币的趋势也在近年加强。从制裁伊朗到制裁俄罗斯,美国在不断加强将美元“武器化”。作为应对,俄罗斯加强了将资产转移至黄金和人民币的趋势。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与2014年相比增至1.6倍,但美元占比在过去5年里从46%降至2022年1月的10.9%,人民币占比则从不到1%,增加至17.1%。(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七方面21项举措。这些部署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新能源行业如何受益?记者采访国家能源局及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7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28亿、3.06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风电和太阳能年发电量达到978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1.7%。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方案明确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
——要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直供电等模式创新;
——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
方案在规划理念革新、硬件设施配置、运行方式变革、体制机制创新上做出系统性安排。
一是通过源网荷储时空布局和建设的系统优化,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
二是推进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方面,电网企业要加强有源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方法研究,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合理确定配电网接入分布式新能源比例要求。
三是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电力市场规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新能源的特点,核心是保障新能源参与市场能够有明确的投资收益预期,保障新能源行业投资积极性。
四是在政策机制上强化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
在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上,方案要求简化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并提出三项新举措。
方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给出了我国新能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全方位立体蓝图,在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财政金融政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将打通阻碍新能源健康发展的“堵点”,加速新能源有效替代,为新能源支撑能源强国建设和推动能源革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6月2日对外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确保绿色金融持续有效开展。
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鼓励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保有压、分类施策,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指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投融资流程管理,做好授信和投资尽职调查,加强授信和投资审批管理,通过完善合同条款督促客户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来源:新华社)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22年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数据为49.3%,较上月回升5.5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0.2%,较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何辉表示,5月份,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措施和纾困助企措施同步发力,疏通物流堵点、畅通供应链产业链,加大受困企业支持力度,物流供需均有所恢复,5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9.3%,较上月明显回升。
何辉分析称,从分项指数上看,需求回升、订单增多,库存周转加快,服务价格和从业人员企稳、总体预期向好。后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助企纾困政策发挥效果和更多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实施,物流行业整体景气水平有望进一步回升。
何辉表示,5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8.8%,较上月回升4.4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物流业务逐步恢复,生产和消费物流订单有所增加,其中快递快运业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胡焓表示,在超大市场规模和行业强劲韧性支撑下,5月份物流运行出现反弹式回升。但也要注意到,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回升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现象较为突出。例如大中型物流企业恢复较快,小微型物流企业恢复相对滞后,收入增长与盈利不同步、行业投资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预期指数回升不及新订单指数,反映当前新订单具有回补性质,并没有形成更强的未来预期,企业甚至偏谨慎乐观。(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6月,上海着力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全市复工复产复市加速跑,重大工程开工、重大项目投资签约接连不断。
上海产权和要素交易市场线下全面复市。6月1日,经纪机构项目经办人员在上海联交所受理大厅递交了神龙汽车资产包等项目的信息披露申请,顺利完成受理登记。当天,上海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普陀)、上海联交所金融资产交易服务总部正式揭牌,将通过政府力量与金融市场的资源协同、优势互补,为培育、支持优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上海一批重大工程纷纷恢复建设。连接虹桥、浦东几大交通枢纽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6月1日全面复工,即将迎来一号坑和三号坑封顶的重要节点。中建八局上海分公司上海机场联络线10标项目经理杨占一介绍,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进度、保工期。
为了给科技企业复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6月1日,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牵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复工复产启迪漕河泾科技园专场产融对接会顺利举行,这已是第七场复工复产专项产融对接活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就业、保畅通、保供应链稳定,助力区域内九城市复工复产复市。截至目前,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推出抗疫金融产品46个、授信贷款超820亿元。
目前,上海的商业综合体、超市卖场、便利店等有序恢复线下营业。端午节假期,上海很多商圈都迎来了较大客流。(来源:人民日报)
经专家组综合研判,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自6月6日起,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全市其他地区进一步分区分级动态实施社会面防控措施,包括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在高三年级学生提前返校备考基础上,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6月13日返校,幼儿园幼儿6月20日返园;快递、外卖服务人员可进入小区(村)等。
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全市其他地区进一步分区分级动态实施以下社会面防控措施。其中,对于封(管)控区等重点涉疫区域,在充分评估、符合条件后及时解封。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营,加强公共交通防疫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公交、地铁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控制人流密度,合理保持就餐间距,提倡隔位就座、打包外卖、使用移动支付等无接触方式结算。
中小幼分期分批梯次返校,在高三年级学生提前返校备考基础上,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6月13日返校,幼儿园幼儿6月20日返园。各类培训机构分类恢复线下培训活动。高校严格校园出入管理,在做好期末各项安排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安全有序返乡返家。
快递、外卖服务人员可进入小区(村),通过将物品放置在家门口、快递柜、货架(柜)等方式,减少面对面接触,进行无接触配送。安全有序放开装修、改造、改建、维修等“散装散建”生产活动,严格社区防控,落实从业人员“一登三查”要求。
恢复北京市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参加团队旅游人员应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各类景区、景点、公园坚持“限量、预约、错峰”,按照75%限流开放。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和体育健身、演出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等场所按75%限流开放。(来源:北京市政府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