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会员通讯第55期
发布时间:2022-11-02
编者按
为应对气候变化,10月27日,欧盟就一项法律达成协议,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该协议旨在加快向电动汽车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方面,十年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进出口额超过39万亿元。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显示,在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的交易份额已从3年前的第8位上升至第5位。前三季度中国央企和国有六大银行的利润都有明显增长,这也显示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国际观察 Global Review
0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目前各国减排承诺“几乎没有希望”避免气候灾难
02. 极端气候令全球20年损失16万亿美元
03. 联合国难民署:破坏性洪水影响非洲数百万人
04. 欧盟达成法律协议: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车
05. 日本出台71.6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政策
06. 欧洲央行今年内第三次加息 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
07. 人民币交易量上升至全球第5位
国内要闻 China News
08. 过去十年中国外贸飞速增长,进出口额突破39万亿元
09. 前三季度中国央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
10. 中国对电子烟开征消费税
11. 国有六大银行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7%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12. 超20城市出台政策,允许提取公积金用作购房首付
0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目前各国减排承诺
“几乎没有希望”避免气候灾难
10月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简称环境署)表示,目前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几乎没有希望”避免气候灾难。环境署紧急呼吁能源部门彻底转型,以免为时已晚。
各国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以防止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以上,但环境署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没有可信的途径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
环境署称,尽管各国政府做出了有利于减少碳足迹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但根据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以来所做的承诺,预计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幅度还不到1%。环境署表示,根据计算,这仅相当于0.5千兆吨二氧化碳,而只有在2030年前减少45%的排放量才能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以内。最新数据表明,按目前的行动力度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4至2.6℃。
环境署解释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的“电力供应、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以及食品和金融系统”需要进行“大规模、快速”无化石燃料的整顿,这样才能减少45%的排放量,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之内,或减少30%的排放量,将升温控制在2℃以下。
环境署还表示,食品生产行业也需要快速和持续地减排,因为其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该署指出,应在四个领域采取行动,即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变饮食结构、改善农业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链的脱碳,到2050年粮食系统的排放量将减少到目前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来源:联合国新闻)
02
极端气候令全球20年损失16万亿美元
研究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导致热浪加剧,并在20年来使全球经济损失了数万亿美元,而贫困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最大。
报道称,这份2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报告估计,在1992年至2013年间,极端高温使全球经济损失了约16万亿美元。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贾斯廷·曼金说:“目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的代价,被那些对全球变暖责任最小的国家和地区以不成比例的方式承担。”
据报道,最富裕的国家因热浪的损失占人均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较贫困国家的损失则占人均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7%,这加剧了全球的不平等现象。
报道称,热浪的代价在多方面显现,即对农业的影响、对卫生系统的压力、生产力低下的劳动力,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实体损害。(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03
联合国难民署:
破坏性洪水影响非洲数百万人
联合国难民署当地时间10月28日警告说,在尼日利亚、乍得、尼日尔、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喀麦隆最近发生破坏性洪水之后,超过340万流离失所者急需援助。
在尼日利亚,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水夺走了数百人的生命,超过130万人流离失所。
在乍得,100万人受灾,该国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暴雨导致乍得南部的查里河和洛贡河决堤,农田被淹没,牲畜死亡, 9万多人被迫逃离家园到首都恩贾梅纳寻求避难。
在喀麦隆,超过6.3万人受灾,分布在库塞里、齐纳、马卡里、布兰古阿和洛贡比尼等地区。
在尼日尔、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高于平均水平的降雨和洪水已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并摧毁了超过一百万公顷的农田。
与此同时,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使得非洲之角面临饥荒威胁,南苏丹和苏丹连续第四年发生历史性洪水。2022年,整个非洲的极端天气已造成数百人死亡,并迫使数百万人逃离家园。(来源: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0月27日,欧盟就一项法律达成协议,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该协议旨在加快向电动汽车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
报道称,欧盟国家、欧洲议会以及起草新法律的欧盟委员会谈判代表一致认为,汽车制造商必须在2035年之前实现10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这意味着从2035年起,新的燃油车将无法在欧盟27国销售。
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蒂默曼斯表示,该协议向工业界和消费者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欧洲正在向零排放汽车转变”。
据报道,布鲁塞尔方面正寻求在11月联合国气候谈判之前,就该方案中的另外两项法律达成协议,以表明尽管经济衰退迫在眉睫,能源价格飙升,欧盟仍在推进其气候目标。(来源:路透社)
日本政府在28日的临时内阁会议上决定,出台总额达71.6万亿日元(约合3.52万亿元人民币)的综合经济对策,应对物价上涨等问题。这被认为是继去年的经济对策之后,政府再次出台的大规模经济对策,但此举能否重振经济还将有待考验。
内阁会议作出决定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体化推进物价对策和经济对策,在保护民众生活、就业和事业的同时,面向未来强化经济。”
计划称,自明年1月开始,日本政府将推出减轻家用电费、城市天然气费用负担的对策。
在少子化对策方面,政府将设立对怀孕女性提供支持的“生育准备金”。向明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新生儿发放优惠券等。
针对中小企业,除减轻其债务负担外,还将对约1万家出口相关企业提供支持。另外,将努力重振受疫情打击的地方旅游业。
为推动民间对尖端半导体、电池和机器人等新一代领域的投资,政府将投入约3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还将设立“乌克兰形势经济紧急应对预备费”。据称,这是为了应对因国际形势变化和大规模灾害而发生的经济危机。不明确列出用途的预备费达4.7万亿日元。(来源:日本《读卖新闻》)
欧洲中央银行27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今年第三次加息。
按照欧洲央行当天公布的货币政策,自11月2日起,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将分别上调至2.00%、2.25%和1.50%。
该货币政策称,近几个月来,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供应瓶颈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后的需求复苏,导致欧元区价格压力扩大和通货膨胀加剧。目前欧元区通胀率仍然过高,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目标值之上。欧洲央行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加息,以确保通胀率及时恢复到2%的中期通胀目标。
由于担心激进加息可能损害经济增长,欧洲央行决定在开始提高关键利率后的较长时间内,继续将根据资产购买计划购买的证券到期后本金全额再投资。
为应对持续高通胀,欧洲央行曾在今年7月和9月两次提高关键利率,共加息125个基点。(来源:新华社)
2019年人民币的交易额排在第8位。此次超过了澳元、加元、瑞士法郎等发达国家货币的份额。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从9月中国境外(离岸)人民币结算份额来看,俄罗斯以3.58%排在第4位。而3月之前俄罗斯未曾进入过前15个国家和地区,4月上升至第12位(0.62%)后,份额迅速提高,7~8月上升至第3位。除了原油交易等贸易结算之外,7月,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作为俄罗斯企业首次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公司债。
中国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民币在货币市场上的存在感远不及美元和欧元。原因是为了保持人民币稳定,中国严格限制资本交易,国际化方面存在极限。在中国本土,原则上禁止外国人买卖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国际汇款则要求提交资料来证明不是资本交易。(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十年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中国外贸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以人民币计,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4%;以美元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这是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后,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从2017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不但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汽车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150%。
贸易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展到39个。
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拓展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日益优化,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到了35%。
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突出。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2021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0.9%。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源:经济日报)
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平稳,效益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至8月回升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净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1至8月回升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运行质量持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央企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7.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2%,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偿债能力保持稳定,9月末中央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4.8%,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中央企业累计为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46.9亿元。(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生产(进口)环节的税率为36%,批发环节的税率为11%,自2022年11月1日起执行。
据测算,按照现在国家批准的国标烟额度,国内电子烟市场年销售收入大概在200亿元,根据此次消费税税率粗略计算,有望为国家增加100亿元税收。
“对特定行业征收消费税,有助于担负起缓解财政收入下滑的重任。”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针对终端消费环节征收直接税,此次征税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但这部分税收实际上是会向消费者转嫁的,即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本身并不是税负的最终承担者,但这部分税收会占用企业的成本费用,由此引起其对生产成本和售价转移的重视。
据悉,电子烟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纳税。我国在香烟生产环节有两个税收标准,甲级烟按照56%征收,乙级烟则按照36%征收,电子烟的纳税标准沿用与乙级烟等同的较低纳税标准,符合国际市场惯例;在批发环节,甲级烟和乙级烟税率标准都是11%,电子烟同样沿袭了这一标准。
目前并未针对电子烟和传统香烟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这样的税收标准也被行业内视为规范行业发展的有利信号。财政部表示,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旨在完善消费税制度,维护税制公平统一,更好发挥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告》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之前,电子烟一直被视为普通消费品,税率一般维持在13%左右。(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截至10月28日晚间,工农中建交及邮储银行202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已全部出炉。作为上市银行的中坚力量,国有六大银行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在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同时,交出了一份前三季度盈利整体增长、资产质量集体保持稳定的业绩答卷。
根据三季报披露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银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集团口径,下同)突破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47%。
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银行营业收入普遍实现稳定增长,具体来看,除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微降0.10%外,其余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邮储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9.31亿元,同比增长7.79%,增速领先。而从营收规模上看,工商银行则一骑绝尘,尽管其三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7113.92亿元。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银行净利集体飘红,全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7%。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58.22亿元和2472.82亿元。邮储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尽管在国有六大银行中最少,仅为738.49亿元,但该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4.48%,增幅为六大银行之首。
今年以来,国有六大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资产规模再上一层楼,均较2021年年末出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幅度全部达到两位数,农行以16.37%的增速位列第一。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居前三名。截至9月末,上述3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39.55万亿元、34.30万亿元和33.83万亿元。
在净利全面上涨的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银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外,其他五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去年年末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远低于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4%的均值。与此同时,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仍然存在的较多不确定性,国有六大银行保持贷款拨备计提力度,以具有充足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来源:证券日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城市出台政策,允许购房人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首付款及购房款。
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城市中,大部分城市都允许购房人本人及其配偶提取公积金用于购房首付,部分城市则把提取范围扩大到购房人及其直系亲属。例如,海南省就明确,连续缴存公积金6个月以上,在省内购买家庭首套自住住房的,可以使用配偶及其直系亲属的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蔡真说:“比如广东梅州要求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它起到了支持首套的作用,青岛直系亲属也可以用这个政策 ,这体现了因城施策。”
去年,全国6611.21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20316.13亿元,全国共发放310.33万笔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其中首套住房贷款占比85.76%。专家认为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发放公积金贷款的同时,允许缴存人提取公积金用作首付,将有力支撑住房消费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教授 易成栋说:“我觉得这个政策降低了刚需群体买房的资金成本、资金门槛,此外提高了公积金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了住房市场健康发展。”(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