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IMF:预测中国将在今年上半年迎来经济整体复苏

作者:王文妍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发布时间:2023-03-04

        3月3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举行的线上全球经济高端对话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将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复苏产生巨大推动。

        据IMF评估,中国经济每增长1%,将带动亚洲经济整体增长0.3%。中国是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的旅游业有助于促进泰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经济增长。

        斯里尼瓦桑指出,中国在疫情后采取的放开旅行限制等措施,已经明显提升了亚太地区整体的流动性和消费表现。近期的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已经开始扩张,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回暖的有力标志。

        “因为中国经济快速反弹,IMF已经调整了对中国经济整体复苏时间的预测。”斯里尼瓦桑在对话中表示,IMF认为中国将在今年上半年就迎来经济整体复苏。此前,IMF预测中国经济复苏的时间是2023年下半年。

        公开信息显示,IMF在今年1月底将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8%至5.2%,理由是中国比预期更早重新开放,私人消费出现反弹。此外,IMF还同步提升了亚太区域的经济增长预期至5.3%。

        中国是东盟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需求对该地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斯里尼瓦桑介绍称,IMF预测亚洲国家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高达70%以上,仅中国和印度就将贡献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随着亚太地区通货膨胀的缓解,商品价格的下降,以及亚洲货币对美元的价值恢复,亚太地区2023年的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在呈现强劲反弹的同时,斯里尼瓦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将面临三大风险。首先,陷入困境的中国房地产行业会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其次,目前中国的生产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加之较为严峻的地方债问题,将给中国经济恢复带来风险。

        斯里尼瓦桑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益于刚刚起步复苏的中国经济。中国正在不断加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将有助于释放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推动中国实现从投资主导增长向消费主导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他非常肯定中国目前采取的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期待看到在政策支持下中国房地产行业能够解决自身问题,逐步化解风险,回归健康发展。他建议通过采取宏观审慎的政策,加强对购房者的保护,并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他补充说,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将有助于中国解决地方债问题。

        针对中国面对的挑战,斯里尼瓦桑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改革以及采取延迟退休、激发私营企业活力、缩小国营和私营企业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等措施,积极应对因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减少和生产力下降问题。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及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