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在气候投融资发展中贡献“中国方案”
——“气候投融资—政策、实践和案例”高级别研讨会小记

作者:司晋丽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23-07-25



      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2亿元;而截至2023年4月底,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裁牛韧分享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通过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帮助机构发现碳资产价值,加强风险管理,开展碳资产质押业务盘活碳资产,开发定制化的碳保险等,通过碳金融手段和市场机制推动气候应对的相关实践。

      气候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原中国银保监会一级巡视员叶燕斐透露,“如果将现有建筑进行零碳改造,每平方米投资要超过3000元。全国有1000多万平方米的此类建筑,如果到2060年前完成改造,需要超过300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这是一个前景巨大的市场。”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承担《国家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版》相关研究工作,近年还协助蒙古国和斯里兰卡建立了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评价体系,推动了中国相关标准和解决方案的国际化;万科集团“生物圈三号”碳中和社区推行低碳经济创新,宁德时代“零碳电池”工厂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中国银行加强金融支持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实践探索……

      面对气候变化,所有的人都在一艘船上,只有共同应对。如何推动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务实合作?如何更好地利用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工具?相信在这样的对话中,答案会越来越清晰。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