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令美元步入衰退周期,国际清算趋向数字货币(附大咖论点)
来源:南方海金所 时间:2023-10-31
近期在中国广州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在围绕“日益碎片化对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影响”这一主题讨论时,各国大咖初步达成一个学术共识: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经济碎片化加剧,金融波动性也加剧,需有新的货币成为世界龙头,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角色将逐步暗淡,未来替代美元的第一选择将是数字货币。
现将大咖观点摘录如下:
IFF 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极大地提升全球经济碎片化的可能性。由此导致很多国家采取“去风险化”的措施,脱钩是绝对不可以的。去美元化的未来主要取决于欧洲在政治上的联盟以及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这两个结构性因素。
马来西亚央行前行长诺尔桑希亚·穆德·尤努斯:亚洲地区内部贸易的增加是区域货币使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由于贸易保护主义而导致的供应链变化,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稳定性造成了冲击。亚洲地区需要建设更加多元的经济结构,应对不断增强的资本波动性。
国际清算银行美洲首席代表、巴西中央银行前行长亚历山大·通比尼:第一,在贸易领域,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在急剧下降; 第二,在金融领域,国际贸易对于美元的依赖在减少,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在发生变化。要防范美元外溢效益首先应该巩固自身安全,建立国际安全网,增强自身的应对韧性。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全球金融系统日益碎片化的趋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融资的成本,导致供给不足。由于金融和经济的碎片化而导致的波动性增加,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外汇风险,限制他们的跨境投资。多边开发银行对新兴市场在节约资金成本、获取替代性融资来源、支持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大国没有办法真的做到去全球化。从未来发展大势上看,美元的替代货币应该是一种数字货币。
以上观点也得到IFF 顾问、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BWC)副主席及IMF前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基两位主持人的认可。这也意味着,至少在学术界已经预感到美元世界货币角色上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新科技革命与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和推动下,未来国际清算间最明显趋势是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