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会员通讯第127期

发布时间:2024-06-12

编者按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指出,2024年5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刷新同期最高值,1.5℃的温控目标已岌岌可危。他呼吁国际社会直面气候变化的现实,树立最宏伟的目标、实现最大的加速度并开展最紧密的合作。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创历史新高,达97万亿美元,其中 30%由发展中国家背负。高债务负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医疗、教育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行动能力。

中国方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经济稳步增长。工信部: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且技术领先的5G网络;财政部:今年对三大主粮保险的保费补贴预算增加了近50亿元;住房城乡建设部:去年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3.46万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47万亿元;贸促会:81.6%的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IFF会员通讯将持续关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分享最新的资讯及专家观点。

 IFF动态 IFF News
01.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教授一行到访IFF北京秘书处
02. 亚洲家族办公室协会副主席拜访国际金融论坛(IFF)香港中心

国际观察 Global Review

03.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世界就气候变化立即采取行动
04.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创新高
05. 粮农组织: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
06. 俄滨海边疆区积极发展对华合作
07. 中企承建城铁为尼日利亚首都带来新活力

国内要闻 China News

08. 工信部: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09. 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大主粮保险保费补贴预算增加近50亿元

10. “海葵一号”,正式安家!
11. 住房公积金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12. 81.6%的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13.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6000万

 

 

//

 IFF动态 IFF News

 

01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教授

一行到访IFF北京秘书处

 

6月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执行院长牛华勇教授,北外国际商学院李一可及方源资本集团投资者关系主管蔡潇一行访问国际金融论坛(IFF)北京秘书处。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申钢向牛院长一行详细介绍了国际金融论坛(IFF)的建立背景、宗旨及目标。申钢副秘书长提出,国际金融论坛(IFF)高度重视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志愿者及实习生项目等方式,为北外的广大学生提供深入接触前沿国际化议题及最新金融研究成果的机会。

在会谈中,双方就国际金融论坛(IFF)与北外国际商学院实习生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双方同意建立学院合作备忘录,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这一合作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与金融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02

亚洲家族办公室协会副主席

拜访国际金融论坛(IFF)香港中心

 

 

 

6月6日,总部位于香港的亚洲家族办公室协会(Association of Family Offices in Asia, AFO)副主席Jonathan Watkin先生拜访了国际金融论坛(IFF)香港中心。IFF香港中心负责人接待了Watkin先生一行,并与其就双方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潜力、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如何增强香港在全球金融议程中的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Watkin对国际金融论坛(IFF)在香港设立中心表示由衷的祝贺。他认为,香港的繁荣得益于全球资金的持续流入,其中不乏全球顶级的家族财富投资。然而,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类似达沃斯论坛(WEF)的顶级国际组织来帮助香港参与并影响全球金融议程的设定,确实是一大遗憾。他希望将来通过国际金融论坛(IFF)组织的活动及其成员的积极发声,助力香港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国际观察 Global Review

03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世界
就气候变化立即采取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呼吁国际社会直面气候变化的现实,兑现承诺,并立即采取行动。

古特雷斯当天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表讲话说,2024年5月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刷新同期最高值。在过去一年里,气候形势逐月升温,地球正在试图向我们发出警示信号。

古特雷斯表示,事实上,在《巴黎协定》通过近十年后的今天,将长期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已经岌岌可危。全世界正在如此快速地产生大量排放物,到2030年气温升幅远高于这一限制几乎已成定局。他说,顶尖的气候科学家今天发布的全新数据表明,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温控目标以内,目前的碳预算仅剩余2000亿吨左右。若要抓住实现温控目标的这一线生机,就必须确保碳排放不能超过地球大气层所能承受的二氧化碳最大累积量。现实是,我们正在不计后果地迅速耗尽预算——每年排放出约400亿吨二氧化碳。照此速度,整个碳预算将在2030年前耗尽。

他呼吁国际社会立即采取气候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能源转型、大幅削减排放、促进气候融资等。他指出,适应极端天气所需的资金仍未完全到位,所有发达国家必须兑现承诺,到2025年把适应资金增加一倍,达到每年至少400亿美元。他强调,气候资金不是恩赐,而是确保全民享受宜居未来的根基。

古特雷斯表示,气候行动不能被地缘政治分歧所裹挟。“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化解气候危机,这是全球动员的时刻。” 在世界各国齐聚波恩参加气候会谈,筹备七国集团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之际,我们需要树立最宏伟的目标、实现最大的加速度并开展最紧密的合作。(来源:联合国网站、新华社)

 

04

联合国贸发会议:
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创新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近日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创历史新高,达到97万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了5.6万亿美元。全球公共债务负担的急剧增长迫切需要我们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保障人类和地球的繁荣未来。

公共债务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一般政府借款。这份名为《2024年债务世界:全球繁荣日益增长的负担》的报告指出,全球公共债务仍在持续增长,且区域差异显著,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总额的30%由发展中国家背负,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16%。特别是在非洲,多重全球危机导致的经济疲软使其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2013年至2023年间,债务占GDP比例超过60%的非洲国家从6个猛增至27个。报告显示,全球有33亿人(其中有7.69亿非洲人,占其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居住在利息支出超过教育或医疗支出的国家,即人均利息支出(70美元)超过人均教育支出(60美元)和人均医疗支出(39美元)。债务负担加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医疗、教育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行动能力。

报告提出了一项计划,旨在改革全球金融体系,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刺激计划,以应对当前的债务危机。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金融体系治理的有效参与;通过有效的债务解决机制化解债务成本上升和债务困扰的风险;扩大应急融资,以便在危机时期提供更大的流动性,这样各国就不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举债;通过动员多边开发银行和私人资源,大规模增加负担得起的长期融资。(来源:联合国网站、新华社)

 

 

 

05

粮农组织:全球水产养殖产量

首次超过捕捞渔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再创新高,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该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激增至2.232亿吨,比2020年增长4.4%。2022年,水产养殖首次超过捕捞渔业,成为水生动物的主要生产部门。全球水产养殖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09亿吨。

报告指出,目前,水产养殖生产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孟加拉、菲律宾、韩国、挪威、埃及和智利在内的10个国家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9.8%。

水产食品的创纪录产量凸显了该部门在应对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方面的潜力。2021年,水生动物食品全球表观消费量为1.625亿吨。这个数字的增幅几乎是1961年以来全球人口增速的两倍。全球人均年消费量由1961年的9.1公斤增长至2022年的20.7公斤。 

报告指出,水产食品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在全球动物蛋白和蛋白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5%和6%,同时还是关键营养素的优质来源,包括omega-3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2021年,在32亿人口的人均蛋白供给中,源自水产动物食品的蛋白占所有动物来源蛋白的比重至少为20%。(来源:联合国网站)

 

06

俄滨海边疆区积极发展对华合作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主席薇拉·谢尔比娜日前表示,滨海边疆区正积极发展对华合作,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为俄中互利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谢尔比娜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恢复动能不足,但中国经济富有活力和韧性,这也使俄中两国加强合作前景广阔。

谢尔比娜介绍说,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上,滨海边疆区代表团与中方进行了深入务实的合作讨论。目前,滨海边疆区在农业、物流、贸易、投资和基建等方面与中方合作密切。

谢尔比娜说,滨海边疆区正积极与中国伙伴开展合作。滨海边疆区致力于发展“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运输通道过境运输合作,将通过重新修建高速公路检查站、建设北方海航道东部运输和物流枢纽等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过境能力,加速发展对华合作。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于1997年开始举办,目前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国际大型经济论坛之一。(来源:新华网)

07

中企承建城铁

为尼日利亚首都带来新活力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阿布贾城铁5月底举行商业运营启动仪式。

阿布贾城铁一期工程是尼日利亚首都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中国土木尼日利亚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主要连接阿布贾市中心、首都国际机场、尼日利亚国家铁路阿卡线以及库布瓦卫星城,总长约45公里,设有12个车站,项目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建设,年运营能力可达500万人次。

中国土木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郭晨介绍,阿布贾城铁项目于2013年1月7日开工建设,2018年开始临时运营,后因新冠疫情暂停运营。此次重新投入运营前,阿布贾城铁进行了升级改造,全面投入由中国生产的动车组运营。

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在参加这条城铁商业运营启动仪式时宣布,阿布贾城铁将在今年年底前实行免费运营,鼓励市民接受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努布表示,阿布贾城铁的运营是“合作、奉献、进步和远见的成果”。

中国土木尼日利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志臣说,阿布贾城铁全面运营,将极大缓解尼首都交通拥堵压力,节省通勤成本,为首都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首都构建“干线铁路+城市轻轨+城市航空+城市公交”的立体联通体系。(来源:新华网)

 

 

//

 国内要闻 China news

 

08

工信部:中国建成

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截至目前,中国5G基站总数超过374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达8.89亿,用户普及率突破60%。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的同时,5G应用也加速在工业、农业、交通等行业深入推广。例如超大型无人机可以依靠搭建在低空300米全海域覆盖的5G网络,成功实现从浙江舟山到上海的长距离跨海低空飞行。5G为今后实现多样化的低空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保障。

如今,从5G工厂到5G智能矿山,从5G远程医疗到5G智慧课堂,统计数据显示,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3万个。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5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源:央视网)

 

09

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大主粮

保险保费补贴预算增加近50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两项保险实现全面覆盖以后,风险保障更全,保障金额更高,同时,在保费补贴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大主粮保险的保费补贴预算增加了近50亿元。

本次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扩大到全国以后,风险保障更全,保障金额更高。保障水平最高可以达到相应品种产值的80%,同时财政对农户还有一些农业的补贴,一亩地200多块钱,如果颗粒无收,保险能赔将近1200元的话,加起来基本抹平成本了。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政策“面向全国”,一个是面向全国所有的种粮农户,一个是面向全国所有的种粮地域。同时,在保费补贴方面,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省级财政补贴比例不低于25%,加上市县财政的补贴,各级财政补贴接近80%。

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指出,今年实现全面覆盖以后,中央财政对三大主粮保险的保费补贴预算增加了近50亿,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和财力情况,各级财政补贴接近80%。绝大部分保费由财政承担,农民自己交约20%。

我国农业保险用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路,不断提速升级、提质增效。总体来看,还是起步较晚,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我国农业保险地域发展还不够平衡,承保理赔环节还有争议。有的保险公司在个别区域拓展业务时,存在着不规范的赔付方式和定损方式。农业保险数据支撑还比较薄弱。农业保险大灾应对机制还有待健全。(来源:央视新闻)

 

10

“海葵一号”,正式安家!

 

6月10日中午12时,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最后一根锚链完成锁紧固定,在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安家落户。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达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它的设计寿命长达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接下来,“海葵一号”将陆续开展联合调试等工作,投产后,它将与“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油田,创新形成“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来源:央视新闻)

 

11

住房公积金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平稳,住房公积金缴存额34697.69亿元,7620.10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26562.71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4713.06亿元。

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副司长王旭东介绍,2023年住房公积金支持缴存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惠及群体的规模不断增长。城镇私营企业等缴存单位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超过了缴存单位的一半以上,2023年达到53%。

同时,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去年在重庆、成都等6个首批试点城市基础上,又新增加了济南、武汉、青岛、昆明等7个试点城市,帮助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稳业安居。截至2023年末,13个试点城市有49.3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上年末增长124.10%。此外,全国不少城市还加大了租房提取支持力度,鼓励大城市支持新市民、青年人全额提取每月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2023年,全国共支持7620.10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

截至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和服务效能还持续提升,线上线下办理业务日益便捷。(来源:光明网)

12

81.6%的外贸企业预测

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调研显示,81.6%的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65.1%的受访企业新增订单较上季度增长或持平。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进,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企业信心活力有所增强。

具体分析来看,一是外需改善带动出口提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改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5月16日发布《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更新报告,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二是优势产品支撑外贸增长。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出现明显反弹,海外制造业复苏对我国中间品出口构成拉动。

三是新质生产力助推外贸企业发展。船舶、智能制造等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产品设计和制造品质提升取得新进展,近30%的受访企业感受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口增添新动能。(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3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6000万

作为我国养老金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实施已一年多时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从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看,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包括理财、储蓄、保险、基金四类。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有762款,其中储蓄产品465款,基金产品192款,保险产品82款,理财产品23款。

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吸引力有差异。31岁至40岁的中高收入人群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缴费和购买产品的主力军,而吸引他们最主要的原因是“提前为退休养老做准备”和“抵税”。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推开个人养老金制度,提高其覆盖率和缴费水平。(来源:中国青年网)

 

免责声明:本产品是在公众媒体或其他第三方公开披露的信息基础上摘编而成。国际金融论坛(IFF)对其承载的信息、图表、数据等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产品内容不代表IFF的观点和意见,所提供的信息仅供接收者参考,任何人依赖本产品的任何信息、观点、图表、数据行事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事者自负,与IFF无关。本产品内容的版权由IFF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