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政策研究 | 搭建中欧电动出行与技术合作之桥
作者:Farid Fatah
来源:IFF
时间:2024-10-08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欧之间,尤其是在电动汽车(EV)领域和新兴技术方面的动态关系。它回顾了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合作机遇。在全球向可持续出行转型之际,促进这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对于经济的共同增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作者Farid Fatah系IFF特约研究员。
引言:
在一项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进展中,欧洲委员会颁布了第2023/851号法规,修订了先前立法,以加强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性能标准。该法规逐步淘汰了燃油动力车辆,转而支持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推动制造商向电动出行解决方案迈进。
中国已成为电动汽车生产的全球领导者,依托其庞大的供应链和内需市场。比亚迪、吉利等中国知名电动汽车品牌已获得国际认可,而极氪、AITO、红旗等新兴品牌也正在进军市场。深圳等地区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集中,加上政府对绿色技术的支持,使中国在这一不断发展的领域中占据有利地位。
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战略性的措施:
1、经济负担:到2035年,由于严格的法规,传统燃油动力车辆对欧洲制造商来说可能会变得过于昂贵,难以承受。
2、贸易压力:2025年至2035年间,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加征额外关税可能会使上述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市场变得复杂,需要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供应。2024年10月4日,欧盟在中国与欧盟关系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欧盟成员国投票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这一投票结果使得欧盟成员国之间产生了分歧。德国对可能的中国报复措施表示担忧。同时,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如宝马和大众对此决定表示遗憾,认为这是“错误的方法”。
3、知识差距:欧盟在推动可持续交通的同时,也必须利用其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专业知识,以避免在竞争中落后于中国。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合资企业:欧洲制造商可以重新与中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后者在当地市场数十年的经验,在技术和制造方面创造协同效应。虽然欧洲汽车制造商曾通过合资企业受益于中国公司在燃油汽车市场和交通运输行业的专业知识,但现在可以发生变化。中国公司可以通过与拥有当地知识和一定规模的欧洲企业合作,利用合资企业来满足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通过合作,欧洲和中国制造商可以开辟新的增长途径,共同致力于技术进步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时遵守欧盟法规。
智库与研究合作:双方利益相关者的联合倡议可以促进思想和技术的交流,使政策制定者能够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互学习:从深圳等地的观察中看出,自动驾驶车辆和先进支付平台正在那里普及,可以激发欧洲进行类似的创新。
为了构建交通运输电气化领域持久的双边关系,以下策略可能有所助益:
促进跨国私营企业间的合作:鼓励并推动合资企业、许可协议以及企业并购,以促进电动汽车生产及相关技术的创新。跨国合作使企业能够汇聚资源、共享知识并结合技术专长。通过促进合资企业和合作研究计划,企业可以加速电动汽车生产、电池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整合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进入新市场并接触新的消费群体是推动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可协议使企业能够在降低直接投资风险的同时,扩大其外国市场的影响力。这种方法使欧洲和中国企业能够利用各自的优势,增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能力整合,推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新商业模式。支持跨国合作可以刺激国内经济,并为培养具备电动汽车技术技能的、适应未来需求的劳动力做出贡献。这些企业法律工具已建立完善,并可在双方顾问(投资银行家、律师)的协助下运作,有可能带来极为成功的企业战略。
政策协同:为了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有效解决当前关于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到欧盟的补充关税争议,建立稳健的政策框架至关重要,这些框架应促进公平贸易实践,同时满足两个市场的监管要求。协同公共政策对于支持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合作以及加强上述各种形式的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简化监管流程、保护知识产权和为跨国合作提供激励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促进投资的环境。公共部门与私营行业之间的这种战略协同将为可持续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长期惠及中国和欧洲企业。
通过《全面投资协定》(CAI)加强欧盟-中国关系- 重启并加强基于2020年12月30日达成的《全面投资协定》(CAI)的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协定,该协定于2021年暂停:CAI是增强欧盟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基石,为双方经济增长和市场深度互联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重新致力于CAI,双方可以培育联合企业(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的简化路径,并促进技术转让,这是在当前日益互联的全球经济中促进创新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恢复CAI有望拆除现有的贸易壁垒,并旨在创造一个更可预测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增强双方企业的信心。这种明确性可以鼓励企业利用每个地区的独特优势(中国在技术进步和制造能力方面的敏捷性,以及欧盟在监管标准和可持续实践方面的广泛专业知识)参与合作项目。
在此框架内促进合资企业的便利性对于加强知识交流和强化供应链至关重要,这在应对近期的全球动荡中已证明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养创新生态系统,更新的贸易协定还可以积极应对紧迫的全球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卫生安全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合作努力,欧盟和中国可以在塑造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未来中发挥关键作用。
重新点燃以CAI为中心的贸易合作协定不仅标志着对共同繁荣的重新承诺,而且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框架,用于有效应对当前挑战并抓住当今动态全球格局中出现的新机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举措超越了单纯的政策修订;它体现了一种前瞻性的合作进步愿景,有望使欧盟和中国受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关于电动汽车的持续争议的背景下。通过共同努力应对这些复杂性,两个地区可以培养创新和合作的环境,这对于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实现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跨文化倡议- 加强高管、工程师和投资者之间的对话与合作:面对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和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推动跨文化倡议对于促进推动世界创新和未来的中国和欧洲高管、创新者和工程师之间的有意义对话至关重要。
组织专门聚焦于技术、合作和最佳实践的高级别论坛和交流计划:政策制定者可以弥补这两个有影响力的市场之间的差距。此类倡议已部分存在,例如法国中国基金会的杰出倡议,该基金会选举年轻领袖参加与中国外交学院(CPIFA)合作的专门计划。虽然这些计划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等先进领域尤为重要(当地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它们也可以作为加强中国与欧盟之间联系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工具,特别是在应对需要共同知识和共同利益的挑战时。
推动反复出现的倡议、活动和聚会以推动进步至关重要。中国和欧洲的高管都面临着可能阻碍合作的复杂监管环境。通过将这些领导者聚集在一起,可以极大地促进关于应对这些挑战的讨论。专注于监管合规性、市场进入策略和最佳实践的研讨会和小组讨论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在两个司法管辖区成功运营的宝贵见解。
注重技术共享将使来自中国和欧盟的公司能够共同开发符合可持续性和创新共同目标的解决方案。通过强调联合项目和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倡议可以为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铺平道路,这些模式尊重当地法规,同时利用每个地区的优势。
建立来自两个地区的思想领袖网络可能会加强持续的合作。通过促进定期交流和后续会议,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知识和资源的生态系统,确保中国和欧洲公司保持敏捷,并充分准备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
年度技术和贸易峰会:在当前背景下,可能需要组织专门致力于技术共享的年度峰会,如自动驾驶等领域,双方高管可以在此讨论创新、展示产品并探索合作项目。
双边工作组:建立由两个地区的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组成的工作组,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共同利益至关重要。这些小组可以专注于与技术和监管相关的具体挑战,制定可行的建议以增强合作。
跨文化培训计划:为高管、年轻领袖和学生提供跨文化培训,以培养对彼此商业实践、谈判风格和监管环境的更深刻理解。这种理解对于建立信任和形成有效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政府和贸易组织的支持:鼓励政府机构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推动这些倡议,而不是在其之前追求争议,这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支持可以为论坛提供可信度,并提高两个地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可见性。
中国、法国及更广泛的欧盟的前进之路必须立足于协作与知识共享的承诺,尤其是在他们面对电动汽车市场、科技领域及人工智能等新兴创新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时。在当前世界贸易争端不断、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集中精力构建桥梁而非设置壁垒至关重要。
通过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并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解决共同挑战,这些地区能够为可持续的未来、经济增长及相互间的技术进步构建坚实的框架。此方法不仅彰显了本文引言中提及的历史联系,而且也为未来能够惠及双方经济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最终,培养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环境将是应对全球贸易复杂性的关键。通过联合倡议与合作伙伴关系,法国、中国及欧盟能够在建立公平、公正且具有前瞻性的贸易格局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使自身在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中成为协作的领导者。这一战略联盟不仅将增强他们的竞争优势,而且也将为一个更加团结和可持续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