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会员通讯 | 2024年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增长领跑全球
发布时间:2025-01-08
编者按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近日最新发布的《2024/25亚太贸易与投资简报》指出,亚太地区在2024年的贸易表现优于全球平均水平,展现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的强大韧性与领导力。2024年亚太地区的实际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4%和3.6%,远超全球1.8%和2.2%的增长率。此外,亚太地区在超越传统合作框架方面开创了新路径,通过《绿色经济协定》和《气候变化、贸易与可持续性协定》等创新合作,将贸易、投资与环境可持续性紧密结合。独立的“数字经济协定”数量及参与成员显著增加。
国内方面,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80.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内地居民、港澳台居民、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1%、12.8%、33.6%。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与车流分别超过2700万人次和555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72%和71%,双双创历史新高。
IFF会员通讯将持续关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分享最新的资讯及专家观点。
国际观察 Global Review
国内要闻 China News
07. 多项指数创新高,2024年我国电商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08.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四个加快”中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
01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近日最新发布的《2024/25亚太贸易与投资简报》指出,亚太地区在2024年的贸易表现优于全球平均水平,展现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的强大韧性与领导力。
简报在对商品和服务贸易、优惠贸易协定及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2024年亚太地区的实际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4%和3.6%,远超全球1.8%和2.2%的增长率。该地区在全球名义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分别升至38.9%和36.7%,进一步凸显了贸易扩张的优势。
在亚太地区内,东南亚次区域以5.8%的实际增长率领跑,而太平洋次区域的出口略有下降。区内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占该地区总出口的近六成,反映了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和结构性变化中的重新调整。
然而,简报同时指出,主要经济体复苏放缓及潜在的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对2025年的增长前景构成挑战。亚太经社会预测,2025年区域实际商品出口增速将在2.7%至3.5%之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将高于发展中经济体。
简报显示,2024年亚太地区的商贸服务贸易继续恢复,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8.6%和6.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旅游服务的反弹对出口贡献显著,占比达到20.5%。此外,建筑服务、与商品相关的服务及数字化可交付服务均呈现强劲增长。
展望2025年,商贸服务出口和进口预计将分别增长8%和10.9%,其中旅游业和数字化可交付服务是主要驱动力。尽管表现稳健,但商业服务贸易仍有可能受到商品贸易中断和政策不确定性的间接影响。
简报显示,2024年亚太地区通讯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69%,达400亿美元,仅次于可再生能源行业(580亿美元),成为区域内第二大吸引投资的领域。整体而言,2024年亚太地区通过设立全新企业或项目来进入目标市场的绿地型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较2023年的历史高点下降14%,但气候相关领域投资持续增长,而传统能源领域投资则呈下降趋势。
简报显示,印度以76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位居区域首位,半导体及可再生能源项目是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区域内投资在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和数据中心)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简报指出,亚太地区继续在全球优惠贸易协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占全球现行全球优惠贸易协定的近60%。目前,区域内的“意大利面碗”式贸易协定(比喻多个贸易协定交织在一起,像一碗杂乱的意大利面,难以理清)已扩展至374项。
2024年签署的新协定显示,区域国家正在推动其贸易伙伴网络的多元化,扩大与区外经济体的合作,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可持续发展和数字贸易条款。
此外,亚太地区在超越传统合作框架方面开创了新路径,通过《绿色经济协定》和《气候变化、贸易与可持续性协定》等创新合作,将贸易、投资与环境可持续性紧密结合。独立的“数字经济协定”数量及参与成员显著增加。同时,区域国家通过金砖国家和印太经济框架等南南及南北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 (来源:联合国网站)
02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24 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人类活动造成的前所未有的酷热将持续十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醒众人,“我们刚刚经历了十年致命高温。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个年份都发生在过去10年中,包括2024年”。他指出,这就是气候崩溃,这一切正在实时发生,“脱离这条毁灭之路”已变得刻不容缓。
在整个2024年,世界气象组织的一系列报告都强调了气候变化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破纪录的降雨量、灾难性的洪水、温度超过 50°C 的炙热热浪以及毁灭性的野火都被记录在案。
该组织在其《当风险成为现实:极端天气》的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在2024 年增加 了41 天的危险高温,从而损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还加剧了《世界天气归因》研究的29 起天气事件中的 26 起,这些事件造成至少 3700 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绍罗认为,这一年是令人警醒的一年。她说:“2024年,我们在许多国家看到了破纪录的降雨和洪水事件以及可怕的生命损失,给各大洲的社区带来了令人心碎的记忆。”她强调:“升温的每一度都很重要,都会增加气候的极端性、影响和风险。”
尽管现实严峻,但2024年仍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了《未来公约》--一项促进裁军、融资改革、性别平等和符合道德规范的技术创新的里程碑式协议。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近还讨论了如何增加对贫穷国家的资助,以支持它们应对极端天气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只占历史排放的一小部分,但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强调的那样,它们受到极端天气的打击最为严重。
为响应联合国秘书长的“极端高温行动呼吁”,一个由 15 个国际组织和 12 个国家代表组成的专家小组于 2024年12 月在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召开会议,推动建立一个协调框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极端高温威胁。
2025年被定为 “国际冰川保护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这一倡议旨在优先保护冰冻圈--地球上的冰冻区域,这对调节全球气温至关重要。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推进“全球温室气体观察 ”等倡议,旨在改善对全球温室气体净通量的监测。
到2027 年,世界气象组织还将通过目前在 “全民预警 ”倡议中开发的救生预测系统,确保全民免受危险环境事件的影响。
在谈到世界气象组织即将到来的75 周年纪念时,绍罗强调了采取行动的共同责任。她说:“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更安全的地球,我们现在就必须行动起来。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是全球的责任。”(来源:联合国网站)
03
印度洋海啸20周年:
联合国呼吁做出更大努力保护子孙后代
04
联合国大会第79届会议于近日完成主要的审议工作,批准将联合国2025年常规预算提升至37.2亿美元。联大还通过了《内陆发展中国家2024-2034年十年行动纲领》,旨在应对这些无法直接通海的国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
出于对中转国的依赖,内陆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和发展方面明显受阻:其贸易成本更高、运输延误更严重,进而导致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为此,该行动纲领确立了五大优先事项:通过创新和结构性转型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加强区域贸易一体化,改善交通连通性,增强气候适应能力,以及确保有效的实施战略。
最新通过的这一框架建立在《内陆发展中国家2014-2024年十年维也纳行动纲领》和2003年《阿拉木图行动纲领》之上,这些文件都为解决长期困扰内陆发展中国家的障碍奠定了基础。(来源:联合国网站)
05
联合国大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打击网络犯罪公约》
联合国大会于近日通过了《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条约旨在加强打击此类犯罪的国际合作。
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标志着联合国会员国五年努力的成果,同时也凝聚了民间社会、信息安全专家、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共同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公约》的通过表示欢迎,指出这是20 多年来通过谈判达成的第一项国际刑事司法条约。
古特雷斯在通过秘书长发言人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这项条约表明多边主义在困难时期取得了成功,反映了会员国促进国际合作以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集体意愿。”
声明说,《公约》在交换证据、保护受害者和预防方面“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合作平台”,同时在网上对人权加以保障。
古特雷斯相信新条约将促进安全的网络空间。他呼吁所有国家加入《公约》,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执行《公约》。
联大主席菲勒蒙·扬强调了新公约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信息和通信技术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但也增加了网络犯罪的潜在威胁。随着《公约》的通过,会员国有了在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人民及其在线权利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工具和手段。”
由193 个会员国组成的联大以通过一致同意方式采纳了载有该公约的决议。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瓦利表示,该条约的通过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她说:“这是我们在应对网络儿童性虐待、复杂的网络诈骗和洗钱等犯罪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瓦利重申了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承诺,即支持所有国家签署、批准和实施新条约,并为其提供保护本国经济和保护数字领域免受网络犯罪侵害所需的工具和支持。(来源:联合国网站)
06
国际法院结束关于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听证会
国际法院于近日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听证会,讨论各国根据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
瓦努阿图和代表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的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在听证会上发出了呼吁。瓦努阿图气候变化问题特使雷根瓦努说:“这一历史性的听证会的结果将影响子孙后代,决定像我国这样的国家的命运和我们星球的未来。”
作为太平洋上的小岛国,瓦努阿图强调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正在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称高排放国家无所作为是“非法的”。
该国总检察长拉夫曼认为,“少数高排放国家未能履行其义务,构成了国际不法行为”,因为它们将人类“带到了深渊的边缘”。
以“小岛屿国家联盟”为代表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们要求国际法院确认解决海平面上升问题的国际法原则,包括承认海洋区域和国家地位,即使领土被淹没。
巴西强调了其雄心勃勃的减排承诺,同时指出,巴西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消除贫困和极端气候影响等重大挑战。巴西气候变化问题特使马查多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称高排放的发达国家在应对危机方面承担着最大的责任。
与此同时,中国敦促国际法院避免设立新的法律义务,并将重点放在现有框架上,如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之一,中国认为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历史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气候目标。
美国承认气候危机的严重性,但认为《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美国代表玛格丽特·泰勒同时拒绝接受“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观点。
另一方面,欧盟强调合作,并指出国际法院咨询程序的性质为非对抗性。欧盟代表指出了现有条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但并未呼吁建立执行机制。
预计国际法院将在2025年就各国应对气候危机责任问题发布咨询意见。目前,各国拭目以待,等待国际法院就这一问题发表其权威意见。(来源:联合国网站)
国内要闻 China news
07
多项指数创新高,
2024年我国电商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综合2024年全年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商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2024年1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7点,较上月回落2.8点。从需求来看,总业务量指数仍保持30%以上的增幅,线上消费市场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呈现出浓厚的节日色彩,灯笼、对联等新春装饰类产品占比增多。与此同时,冰雪主题旅游类商品搜索量明显增长。
从2024年全年来看,全年12个月实现“九升三降”,并于11月创出近7年内的新高。2024年电商物流指数月度均值为113.7点,较2023年增长3.6点。分项指数中,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实载率指数全年均值也均创出2018年以来的新高。我国电商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2025年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即时电商、跨境电商等电商物流需求场景将不断涌现,电商物流指数将保持稳步上涨态势。(来源:央视新闻)
08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四个加快”中看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
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表示,回顾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现为“四个加快”: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统筹用好“两重”、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及老旧设备更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快速增长。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东数西算”工程、产业创新工程,2024年前11个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长。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新场景建设,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了8946家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赵辰昕认为,按照这一部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在2024年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更长足的进步。相关工作将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加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地立足战略定位、结合禀赋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路子。比如,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通过发展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开发绿氢衍生品等延长产业链条,就是很好的选择。第二,更加坚持融合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也是很好的选择;还比如,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第三,更加坚持深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比如,优化市场注册、交易机制、计量结算等制度安排,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为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要更加注意防范一哄而上,防范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防范盲目发展导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来源:中国日报网)
09
双双创新高!港珠澳大桥2024年客流车流同比
分别增长72%和71%
2024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与车流分别超过2700万人次和555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72%和71%,双双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4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旅客超1620万人次,同比增长63%,占口岸客流总量近六成。周末及节假日客流高峰频现,2024年该口岸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以上天数达50天,是2023年的10倍。其中,2024年2月13日口岸单日客流量达14.4万人次,创下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港澳居民热衷“北上”消费,内地居民“南下”热度不减。随着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的持续扩容,2024年,持港澳旅游签注经港珠澳大桥往来的内地旅客已超过524万人次,同比增长55%。(来源:央视新闻)
10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300多万亩,同比增加80多万亩;2024年12月中旬,蔬菜产量超过2000万吨,冬季蔬菜稳产保供基础牢固。这几天,在湖北枝江、浙江安吉等地,新鲜蔬菜迎来销售旺季。
除了大田露地蔬菜,山东、江苏、辽宁等6个设施蔬菜主产区的产量也稳步增加。
位于河北的首衡高碑店农贸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高峰期进出车辆每小时多达700辆。随着南方蔬菜大量成熟,来自云南、海南和广东的豆角、茄子、辣椒、紫甘蓝等各类蔬菜正分批上市。“菜篮子”产品花色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此外,为保障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粮油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作出安排部署,持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全国设立超过1万个各级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确保百姓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来源:央视新闻)
11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80.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内地居民、港澳台居民、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1%、12.8%、33.6%。
多地口岸数据也反映出入境游的火热。例如,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上海口岸累计进出境旅客数达3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95.3%。其中,进出境航空旅客3509.9万人次、邮轮旅客137.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8.4%、28.6倍。再比如,截至2024年底,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总量突破190万人次,入境外国人突破2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1万余人次,超过该口岸全年入境外国人总量的一半。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毛旭表示,近年来,国家移民管理局聚焦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出一系列灵活、便利的外国人来华政策,不断优化口岸签证、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政策,会同外交部扩大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范围,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提升外籍人员在华出行、支付、通讯、住宿便利度,有力促进了中外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带动了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
当天,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发布公告,从当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来源:证券日报)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近日对外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下称《指引》),对我国未来5年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规划,提出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围绕“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指引》明确了多个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重点方向,包括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建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建设数据便捷交付体系、建设行业数据应用体系等。
业内专家认为,《指引》是立足当前实际,总结发展经验,围绕数据价值释放路径而形成的指引性文件,对于凝聚行业共识、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积极意义。《指引》印发后,地方和行业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门槛,助力培育数据技术产业良好生态。(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本产品是在公众媒体或其他第三方公开披露的信息基础上摘编而成。国际金融论坛(IFF)对其承载的信息、图表、数据等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产品内容不代表IFF的观点和意见,所提供的信息仅供接收者参考,任何人依赖本产品的任何信息、观点、图表、数据行事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事者自负,与IFF无关。本产品内容的版权由IFF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