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IFF专栏第9篇:中国资本市场新政:央行角色转变与经济稳定之策
作者:吴晓求
来源:IFF
时间:2025-03-06
全球金融市场一直备受瞩目,尤其是美国、日本,甚至印度等国,都对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给予了高度关注。在2024年9月24日之前,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表现平平,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然而,2024年9月24日之后,全球开始逐渐聚焦中国资本市场。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中国政府正在考虑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经济下行趋势较为明显,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下降问题尤为突出。为此,中国政府决定要维护存量财富的稳定,力求使其止跌回稳、进而回升,因为存量财富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居民部门的消费扩张。政府已经针对居民部门存量财富中占比高达60%的房地产市场,采取了有效措施,力求实现市场的止跌回稳。
在中国居民部门的存量财富中,证券化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占据较大比例,其中证券化金融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大,且这部分市场流动性良好。为了让存量财富止跌回升,这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有效扩张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维护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过去,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是维护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稳定,而现在则开始关注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维护银行和资本市场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稳定,已经变成了央行的双重目标。这是中国央行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变化。
当然,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仍然包括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但未来,维护市场稳定也将成为央行非常关心的目标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央行创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比较完整,既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也包括中央银行再贷款等。特别是央行还创设了一系列的借贷便利和互换便利,这些都是央行为了应对新形势而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
这个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关注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2024年9月24日创设的互换便利,主要是为了稳定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世界都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整意味着中国央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将会从一个传统央行慢慢变成现代央行,也就是更加关心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央行在关注我们这个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就中国而言,资本市场发展有两点非常重要:1、提升上市公司净债率,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重大的改变。目前我们的上市公司结构相对传统且落后,如何让高科技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体,应该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目标。2、必须要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潜在的流动性。央行这次货币政策目标调整和工具创设,主要是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提供潜在的流动性做准备,这就是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特别是央行功能发生的变化。
我们未来将会采取哪些政策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并阻止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下跌?首先,自2024年9月24号以来,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第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以及有效的政策让消费有所扩张;第二,通过制度和法治的手段增强投资者信心,让资本能够稳定下来;第三是优化削减我们的地方债务规模。过去因为增长速度太快,中国的地方债务扩张太快,规模也比较大,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中国财政部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了6万亿地方债限额,加上之前的4万亿,总共是10万亿来优化置换地方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有关房地产的政策实际上已经到位了,主要是降低首付和大幅度降低居民购买房子的利息支出。房地产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让市场止跌企稳。当然,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回到以前那个时代,过去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要以此为教训,让房地产市场企稳是中国政府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而不是让它回到过去的年代。
然而,资本市场的目标是止跌回升,这和房地产的政策指向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其底线,央行创设了基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最重要的包括互换便利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这是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政策。从2024年9月24号中国的央行就开始采取有效的工具影响资本市场,使得中国央行的功能开始向美联储靠近,不仅关心实体经济、就业、经济增长、CPI,也关心资产价格的变化,以维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存款的金融机构的稳定,二是资本市场的稳定,这构成了中国双重稳定的一个标志。所以我认为未来这些政策的趋向不会改变,且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实施一系列新的措施,来稳定中国经济。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为11月22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全球金融市场发展与展望”议程演讲改写而成,并授权本专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