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边主义的必要性

作者:韩升洙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8-11-30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Han Seung-soo)认为,全球化让世界更富裕,联系更密切,同时也导致了不平等、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抬头。



全球化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之中形成的。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全球化于19世纪末成为国家关系的一个决定性特征。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得国界对大多数经济、商业和文化活动变得无足轻重。

全球化的驱动力不仅源于运输和通信领域的快速技术变革,还有剧烈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

随着计划经济理论的消亡,自由市场原则和制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贸易的平台。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市场经济原则意味着自由贸易和开放的资本市场。事实上,自由贸易和资本跨国流动的理念已经迅速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准则。

全球化的根源

苏联于大约30年前解体,与解体之前的时期相比,现行的国际秩序原则基本上独立于各国的意识形态,且有利于市场运作。如果我们向前回溯,会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秩序基本上也是非意识形态的,这很有启发性。当时所有的大国都是资本家,甚至俄罗斯帝国也在沿着资本主义路线迅速工业化;用一句老话来说,当时的全球体系“日益相互依存”。

根据关贸总协定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指导精神,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推动了世贸组织的成立,有助于推进全球化进程。与以前的其他贸易谈判相比,乌拉圭回合对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多边贸易谈判仅仅只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游戏。

乌拉圭回合谈判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其与贸易相关的机构和政策。虽然发展中国家对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结果感到失望,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国进一步降低了制成品关税,对知识产权的监管变得更加严格,以换取废除纺织品和服装配额这一规定,而发达国家则进一步规范了农业部门和其他方面的补贴政策。

与此相关的是,除了世贸组织和早先的关贸总协定之外,世界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扩大了其职能范围,不再只关注有利于战争与和平的经济因素。几乎所有这些机构都是二战结束后成立的。他们制定了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作为谈判和合作的平台,采取行动尽量减少经济竞争失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欧洲开始推行经济一体化,这是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欧盟及其前身对世界各地的区域一体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1956年签订《罗马条约》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经历了关税同盟阶段、经济同盟阶段,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欧盟。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标志着一体化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了更多的领域,其中也包括政治和安全领域。随着1999年共同货币欧元的推出,欧洲一体化终于踏进了金融这一重要的领域。欧盟各种制度和政策的相继协调,使欧洲之间的边界渐渐变得无关紧要,促进了商品和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欧洲内部的自由流动。

其它区域从欧洲的经验中认识到,一体化所能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其他非经济方面的好处。于是,亚洲、南美、中美和北美以及非洲纷纷开始构建各自的区域一体化体系,这些体系的激增就加快了全球化进程。

为了仿效欧洲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亚洲国家成立了东盟,该组织一直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成员国在其他领域内的合作。此外,诸如1991年的南方共同市场和1994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全球化的典范。

在亚太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是促进全球化的主要力量。1989年,作为韩国的贸易和工业部长,我同其他领导人一道发起了亚太经合组织。我们希望这个组织可以成为开放地区主义的一个示范。因此,亚太经合组织动员所有成员国积极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推动结果的达成。尽管最初它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论坛,但它一直在扩大其活动领域。

近年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另一股力量,就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帮助资本市场迅速实现全球化。数字革命及其在世界主要国家的迅速传播,不仅有助于创造网络空间,也有助于将世界缩小为鸡犬相闻的地球村。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跨国联系的渠道,也是经济和社会文化迅速跨境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福兮?祸兮?

可惜,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在增进全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对各国和每个公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全球化红利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分配不均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全球化进程中所裹挟的非经济因素也给全球化的有利方面蒙上了阴影。

全球化进程对当今各国之间的互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联合国议程的各方面产生了影响。全球化附带的负面影响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少数群体影响最严重。联合国正在讨论的许多问题反映了我们所面对的挑战: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和艾滋病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列在联合国议程上;国际恐怖主义也已成为全球化进程所产生的关键问题,需要通过更密切的国际合作来及时根除。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是全球化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例。正如“911”事件所证明的那样,全球化使国际恐怖主义很容易钻我们综合系统的空子——恐怖组织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国界,国家层面的对策已经不再有效。现在,国际恐怖分子也很容易在失败国家找到避风港。除非采取全球级别的反恐措施,否则击败国际恐怖主义将极其困难。

全球化负面影响波及的另一个典型领域是信息技术。尽管科技进步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但IT技术的发展,也让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出现了深刻的分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各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区域差距,即所谓的数字鸿沟还在继续扩大。

实质上,全球化和效率是同义词。而全球化的最令人担心的一点就是,全球化可能不会促进公平公正。在世界经济史的这一关键时刻,应该肯定近年来全球化的有益影响,但同时,如果要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解决不公平问题,就应该认真考虑到贫困国家和个体的主要关切。

不幸的是,近年来我们正在目睹全球化的瓦解。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区域一体化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在主要国家,反全球化倾向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支持。例如,英国退出欧盟的决定正在动摇欧盟的基础。世贸组织多年来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自由贸易协定的雏形甚至已经被扼杀在摇篮里。

这些反全球化进程持续的时间越长,它们对全球总体福利带来的伤害越多。因此,现在是时候让世界领导人重新凝聚智慧和勇气,扭转世界贸易持续几年的倒退趋势。如果呼吁采取行动,就肯定会造福于世界人民以及他们自己国家的人民。

然而,全球化的倒退不仅仅发生在贸易领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清洁水资源、海洋退化、网络犯罪、恐怖主义、大规模移民、逃税等等方面都受到了反全球化的影响。

所幸近几年来,为解决其中一些全球性问题,各国已经做出了多边努力。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致通过新的全球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成果文件表明,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不仅关乎可持续发展,也关乎自身生存。数十亿人还会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正在加剧;巨大的机会差距、性别不平等、失业、全球健康威胁、更频繁和更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升级的冲突、暴力极端主义和人道主义危机,都有可能逆转近几十年来取得的大部分发展成果;自然资源枯竭、荒漠化、干旱、土地退化等环境退化威胁、淡水稀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建立新型多边主义迫在眉睫。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我们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其不利影响,如全球温度和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天气模式的日益波动,正在威胁地球的生物生命支持系统。幸运的是,2015年12月,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在巴黎,在《气候公约》缔约方第21次会议上,通过了《巴黎气候协定》,该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2摄氏度以内。

新型多边主义需要全球领导人的密切合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世界在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同时也会使各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