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则导向 改革全球经济治理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8-11-26
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有更多声音,促进基础设施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化遭遇挑战,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退,贫富分化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不断,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日益抬头。
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随着全球主要央行逐渐收紧货币政策,未来债务将无法继续快速增长,经济下行风险逐渐显现。
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在探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试错。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各异,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在借鉴、模仿、试验中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兴市场国家仍然没能摆脱对美元周期的脆弱性困扰。2018 年 4 月以来,随着美元指数超预期上涨,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国相继出现金融动荡,资产价格大幅调整。
导致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因素并未得到纠正
十年前金融危机的根源,被视为来自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债务杠杆过高、“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等。然而我们看到,过去十年中,这
些问题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债务杠杆方面,据国际金融协会披露,全球债务已于2018 年一季度攀升至 247 万亿美元的新高位,与全球 GDP比重升至 318%。1 金融机构规模方面,目前美国五大银行控制着银行资产的 47%,而 2014 年为 44%,规模最大的 1%的共同基金管理着 45% 的资产。2 影子银行方面,根据保守定义,如今其规模为45万亿美元,控制全球13%的金融资产,高于 2010 年的 28 万亿美元。3 针对银行的监管高压,似乎只是将更多活动推向了影子银行。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变革
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来看,一方面,美国由二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主导者和维护者,转变为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上坚持和突出“美国优先”的双边原则,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科技创新,特别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等方面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在流程和架构上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迁移和重构,由此引发了全球金融投资、贸易结构和产业链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全球化动力已经减退,急需通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注入新的经济全球化动力。
同时,全球化过程中的南北之间、价值链上下游之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等各层面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也亟待通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解决。
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国际多边金融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现有的国际多边金融体系就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一个以规则为导向,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平台。
现有的国际多边金融体系并不完美,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应当改革。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关注的核心仍是发展问题。希望通过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难题,包括贫困、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宏观政策和公共治理领域,在其影响和压力下,国际多边金融体系经常会偏离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需求。
但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很多发达国家的学术界也看到了在今天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多边金融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的一些多边金融机构都应该进行深度改革,但如何改,并没有一个共识。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多年来一直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不足和弊端提出批评,并要求增加在这些机构中的话语权,但目前仍缺乏兼具理论深度和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替代和改革方案。同时,不同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还不可能完全一致。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受不同的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国家很难在和发达国家的博弈中拧成一股绳。有些“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但还不“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新型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金融前景均不明朗的情况下,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通过引导基础设施投资等帮助成员国进行逆周期调控、稳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015-2016 年,在国际多边开发金融领域,成立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主导的两家新机构——亚投行与新开发银行。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新生事物抱以很大期望。
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资金严重匮乏的背景下,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是对现有全球多边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秉持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双边开发机构以及私营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开展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联合融资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模式,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
1. 国际金融协会,2018 年 7 月,https://bloom.bg/2BoNTGh
2. S Schaefer, Forbes, 2014 年 12 月 , https://bit.ly/2WIUYun
3. C Binham, 金融时报,2018 年 3 月, https://bit.ly/2TVb9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