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承担危机,打破改革瓶颈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7-11-20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认为,发展中国家需理性对待国际货币基金的援助,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将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999年我被任命为巴基斯坦财政部部长,上任之初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交涉。我观察到 IMF 的人受制于自己的结构,采取统一标准式的做法,对每个国家几乎都是同一套方案,无法有效解决巴基斯坦的问题。受限于资金,巴基斯坦最终还是接受了 IMF的方案以获得贷款。但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制定了自己的改革议程,提出要创造就业,并打破面临的瓶颈——当然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巴基斯坦拥有 2 亿人口,识字率较低。为了让民众快速了解政府的改革决策,我给出了三个关键点——实现自由化、监管宽松化和私有化。这三个主要的关健词在当时的结构性的改革里没有出现,IMF 也不感兴趣,但这是我们要优先解决的问题——释放市场力量,降低债务。

做大市场这块“蛋糕”

巴基斯坦通过自由化、监管宽松化和私有化开启改革之路,市场力量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以电讯公司为例,私人资本进入后,行业立即获得新技术发展。除此之外,原本国有化的银行体系一年后全都走向私有化,由于过程透明、公平,我们没有收到类似徇私、走后门的投诉。有了这些成功的经验,之后我们将私有化延伸至其他领域。私有化是我们经济复苏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所以,一定要跳出老的思维框架,不能僵化死板。OECD 国家往往有这种固有的想法,但我们发展中国家其实可以更具灵活性。

结构改革政策执行后,巴基斯坦的 GDP 在五六年里翻了两倍,经济总量增大带来了无数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国民消费获得提高,外资也排队进入国内市场。而在这之前我们很难获得外资。

所以,我想向发展中国家建议,摆脱困境的最佳方法是依靠自己的发展策略,而不是将 IMF 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当然,国家可以向 IMF 寻求咨询和帮助,但必须先有自己的结构改革计划。我觉得结构改善和提高不光针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要改革。改革有助于跳出框住思维的盒子,找到新思路。OECD 国家往往认为自己不需要改革,事实上哪个国家觉得自己不需要改革,那肯定就面临麻烦了。

我们的改革颇具成效。就业有所增加,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原来骑自行车的人五年后换上了摩托车。我本人两次看到了本田的摩托车厂在巴基斯坦扩容。之后,铃木也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原本的国有电信公司效率极低,我们通过公开拍卖出售给一家来自阿联酋国家的公司。现在,巴基斯坦已经有五六家电信公司。

竞争是改革和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因为它迫使企业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今天,移动网络覆盖了整个巴基斯坦,甚至偏远的小村庄。这不仅改变了巴基斯坦的日常生活, 也改变了经济活动。巴基斯坦的成功是建立自己的战略,并说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付出相应的政治代价,巴基斯坦也会坚定地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发展战略,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当其他国家干预你内政的时候,你只能跟着做,放弃自我管理的权利;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有自己
的想法并敢于负责——不管想法对或错——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未来发展战略

我分享巴基斯坦的经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巴基斯坦的策略即自由化、开放市场、私有化、开放资本的流动、开放外币。虽然巴基斯坦是一个小国家,只有 2 亿人,但跟大国面临相似的挑战,只不过具体的应对方式不一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我认为部分原因是他们只有一个标准做法,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开放想法,创造一个让各个政府自己定政策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告诉他们如何去做。每个国家都要牢记,变革不是出于害怕,而是一种主人翁精神,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