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中欧贸易关系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7-11-20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主席、法国前财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表示,如果欧盟能创造一个可信、稳定的环境,中国对欧盟投资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双方实现贸易平衡。
中欧贸易的数字既展示了积极的趋势,也释放出一些令人迷惑的信号。比如就贸易和服务而言,欧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进口贸易仅次于美国。贸易流通在过去十几年也有大幅的增长,对中国的进口贸易增加了 70%,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相对较低。贸易不平衡现象依然非常严重——贸易赤字占贸易总量的一半,2014-2016 这过去三年也显示,欧洲对中国的进口额还在增加,从 3000 亿增加到 3500亿欧元,但出口仍然只有 1700 亿欧元。如何做好贸易的平衡,有效维护中英、中欧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中欧贸易间的潮起潮落
根据欧盟的数据,欧盟对中国的 FDI(外国直接投资)在 2015 年达到了 1680 亿欧元,而中国对欧洲的 FDI 只有350 亿欧元。由此可以看出,中欧外贸投资实际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平衡。同时,欧盟委员会也给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信息。2017 年上半年,欧盟在中国的投资交易主要集中在汽车和航空基础材料行业,跟去年相比下降了 33%,主要的欧洲贸易国家是德国、法国和英国。中欧报告显示,中国对欧洲的 FDI 在 2017 年第二季度还不到 40 亿欧元,这是自 2015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所以,现在中国对欧洲的投资还有进步的空间——事实上双方的投资都有进步空间。
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往来给经济、社会和政治都带来巨大影响。所以,中欧双方都非常重视中欧关系,并在 2013 年签署了中欧 2020 合作战略,提出要“协同发展,加强合作,实现双赢”。中欧将通过这个战略计划提高市场准入率,加强投资、金融合作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倡导平等、尊重、互信的原则。这一合作战略同时也涉及网络空间保护、国防安全合作、政务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其他方面的合作。中欧 2020 合作战略将为建立双边长期、双赢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搭建最重要的框架。
为中欧交流提供更好的环境
很多人已经看到中国正经历非常积极的经济变化。第一,中国的国内消费水平提高。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让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的稳健,同时它也能够为以欧洲为首的贸易伙伴扩大市场规模。
第二,中国即将推行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并强调金融的稳定性。我们不仅希望看到金融服务业加快实现创新,更希望看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为现在流动性太强,但是世界各地的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还不够,所以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让货币市场和金融活动得到较好的监管。 我们对中国政府的开放态度深表赞赏,中国开放的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都将对欧盟及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第三,2017 年 6 月中国开始促进在自贸区的外贸投资。虽然有负面清单制度,但很多行业都已经放开了投资的监管,比如制造业、航空、货运、汽车、道路、交通、设备,以及电信、医药等等。银行和保险公司也清除了一些投资障碍。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自贸区试点,比如深圳,需要国内和国际的投资才能保持它的吸引力。所以我们也非常欢迎中国政府继续推行这些政策,创造更好的政治和营商环境。中国在欧洲的许多投资也已初见成效,包括比雷埃夫斯港和图卢兹机场。
但目前贸易不平衡确实存在,欧洲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欧洲在先进工业产品上的投资,并且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零售业市场之一。想要进一步增强中国对欧洲投资环境的信任和信心,欧盟国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融合。第一是欧元区。我们现在已经成功地从欧洲的危机中解脱出来,开始恢复经济增长,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银行业和资本市场,让欧盟成员国团结在一起,共同治理欧盟。随着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欧洲现在有一股改革发展的势头,相信这将提高中国投资者对欧元区的信心。虽然英国脱欧带来了一些混乱,关于脱欧的谈判也一言难尽,但最终双方会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
我想在此重申欧盟对于中国的重视,我们非常欢迎更多中国的投资者来到欧盟。2012 年,东欧国家已与中国共建16+1 合作平台,促进投资、贸易及文化合作。11 个欧盟国家已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看到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大量投资对欧盟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继续跟进这样的倡议。同时,欧洲投资银行与丝路联盟基金也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支持中国在欧洲的股权融资,欧洲投资银行也为中国八个省份的环境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让我们对中欧贸易保持信心,我们相信双方都已经意识到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