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会刊第5期】新结构经济学及以资源融资的基础设施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19-10-18

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急需一个增长战略,基础设施融资是关键。本期报告希望能够总结中国与世行在基建融资方面的研究和不同观点、经验和教训,为新成立的多边发展组织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用的启示以及能力建设的素材。

 

目录

 

新结构经济学及以资源融资的基础设施

林毅夫

国际金融论坛(IFF)顾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王燕

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银行前高级经济专家

摘要: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急需一个增长战略,基础设施融资是关键。两个新的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建立了起来,但他们将会构建出何种理念框架还仍未可知。作为全球发展战略,本文从结构转型角度讨论基础设施融资问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Lin,2010,2012a),我们强调有自然禀赋向“实体”资本的转化,即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基础设施融资工具,进而转型为生产性资产。作为一种创新型工具,以资源融资的基础设施(RFI)这种融资办法首先将开采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这两种本有着截然不同的供应链结合起来,从而减少交易成本,使得发展结果比传统模式领先多年实现。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RFI模式可能是成本最低的选择,而且,“无追索权”贷款这一特性对借款人一方有更大益处。最后,在长期低利率的环境中,“消除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对于投资者是极具吸引力的。本文还对发展融资未来的前景以及一带一路的政策进行了讨论。

 

全球基础设施融资: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

曼苏尔·戴拉米

世行金融部门前领导经济学家

摘要:如今,专门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们拥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工具。除了购买上市的基础设施公司或运营商的股票这种传统方式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上市或未上市的基础设施基金进行投资,获取市场经验。

 

环境可持续性与基础设施

John D.Shilling

千年研究所(Millennium Institute)理事会

摘要:要保证环境可持续性,不仅要有足够的环境资源,还要保护生态系统。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经济与社会活动可能破坏环境并降低可持续性。燃煤发电会污染空气、造成健康问题、危害其他物种、排放出引发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

 

访谈:从拉美的视角看中国的援助和投资

凯文·加拉格尔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副教授

全球经济治理及全球发展政策项目联合主任

摘要:在本次访谈中,加拉格尔教授表达了他对中国海外投资的环境和社会标准的观点,并讨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向拉美和非洲国家提供发展融资时所面临的挑战。

 

访谈:创新与产业升级

沙希德·优素福

增长对话(The Growth Dialogue)首席经济学家

摘要:这次访谈中,优素福博士回顾了东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跨国经验,及其对于中国相关政策制定及建立“简约、清洁、绿色”城市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