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活动>全球年会>2018IFF第15届全球年会>会议新闻
国际金融论坛广州开幕
本届全球年会主题为“新全球化:未来之路”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11-25
南都讯记者许晓蕾张沛实习生尹楚妍通讯员史伟宗符信 昨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在广州开幕。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周小川,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讲话。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致辞。副省长欧阳卫民主持。
周小川说,国际金融论坛(IFF)成立15年来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多方关注和高度评价。广东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为全国提供了诸多有益经验。国际金融论坛(IFF)决定将南方总部和永久会址设在广州,一方面是受到广东“敢为人先”精神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广东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尽一份力。希望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更好发挥国际金融论坛(IFF)等国际交往平台载体的积极作用,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希望与会嘉宾围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国际贸易体制和机制、创新与全球化发展、改革开放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全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共同寻求合作发展之路。
受省委书记李希委托,马兴瑞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本届年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金融业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际金融论坛作为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全球性金融年度高峰会议,选择永久落户广州,必将为广东乃至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下一步,广东将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海内外企业在广东发展创造更多商机、提供更好服务。
张硕辅说,近年来,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业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当前,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落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的要求,围绕建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在更高起点推进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不断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希望各位嘉宾通过参加这次论坛能更深入认识广州、了解广州,为广州发展出谋献策,也期盼有更多的朋友们到广州投资兴业,实现合作共赢。
开幕式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作视频致辞。论坛联合主席、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大主席韩升洙,论坛联合主席、第23任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论坛联合主席、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葡萄牙前总理巴罗佐,论坛理事、菲律宾前总统、菲律宾众议院众议长阿罗约,论坛理事、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全国社保基金副理事长陈文辉,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出席。广州市领导陈志英、潘建国、蔡朝林参加。
国际金融论坛(IFF)总部设于北京,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独立国际组织,由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领袖于2003年10月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从2017年起,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落户广州。本届年会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国际金融论坛(IFF)共同主办,以“新全球化:未来之路”为主题,设置学术圆桌峰会、政策对话会等20多场正式讨论,共吸引来自全球200多位财经政要、金融领袖、行业专家参加。
聚焦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下午举行的圆桌会议“大湾区对话:从纽约、旧金山、东京到粤港澳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中如何吸引人才、加快科技发展、促进各城市间互联互通,特别是在湾区内已实现相当通达度的情况下,如何在人才、资金资源流动、交通互联方面等方面深化细节,“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为专家重点讨论的话题。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表示,纵观全球三大湾区,除了东京湾区之外,旧金山、纽约两大湾区的国际人才占湾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甚至超过40%。“而对比粤港澳大湾区,或者把整个中国合起来,外来人才占比远低于5%,甚至更低。”如何做到有效“抢人”?除了已经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外,梁锦松认为,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非常重要,而从一个合适的场景切入吸引高质量人才也是一门技术活。他举例说明,“抢人”一方面需从改善生活环境方面让国际人才适应在大湾区内定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设立大专院校分校的方式,引入国外科学家落户大湾区,增加人才实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和京津冀、长三角等其他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在于产业链更有协调性,还有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是香港,可以在法制、仲裁、专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吸引外资进来的吸引力,对内进一步保护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介绍,南沙正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努力进行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建设。南沙承担着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的使命。“广州南沙在香港、深圳、广州(中心区)中间,你做得好,三个地方的优质资源会往你那里集聚。我们正在打造最好的人居环境,对这方面有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南沙面积803平方公里,现在城市开发强度仅在20%左右,“以60平方公里的自贸片区来说,大约38平方公里有待开发。”此外,他透露香港科技大学已决定在南沙办校区,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南都记者许晓蕾张沛见习记者熊润淼实习生尹楚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