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活动>全球年会>2018IFF第15届全球年会>会议新闻
政经人士共话金融危机十周年:全球尚未走出阴影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8-11-25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正在广州举行。11月24日,与会多国政经人士就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后的金融问题探讨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这为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各国应齐心协力寻求解决方案。
距离上次金融危机已过10年,但全球在如何长期推进金融改革、协调金融发展合作方面仍存困惑。短期内,全球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发达国家正逐步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新兴市场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货币危机等问题。
图为: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金融危机10年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发生变化,其中相当多的变化,目前各国尚未能充分理解它的含义和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扬将这种变化总结为五个方面:全球金融结构发生巨变;全球真实利率持续走低;通货膨胀持续走低;国际收支格局发生变化;美国货币政策正在改变。
李扬认为,从当前世界经济真实利率和通货膨胀均持续走低的指标来看,全球可能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是进入一个长期低迷的时期。此外,美国多次加息等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会令新兴市场国家发生货币危机,进而对世界各国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图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
同样,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看来,近些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在减退,贫富分化加剧,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抬头。
危机后的十年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试错,但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各异,许多国家还在模仿和试验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祝宪认为,总体而言,新兴市场国家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元周期脆弱性的增长。2018年4月以来,随着美元指数超预期上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相继出现金融动荡,资产价格大幅度调整。
当初导致金融危机的许多根源问题虽然已得到缓解,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未来已来,如何鉴前毖后更值得探讨。
祝宪认为,传统的全球化动力已在减退,急需通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注入新的经济全球化动力。但是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他表示,在全球金融前景尚不明朗的时刻,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引导基础设施投资,帮助成员国进行逆周期调整,稳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015至2016年,在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领域,成立了两家新机构,分别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此抱有很大期望。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两家机构应探讨开展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联合融资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模式,共同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
图为:巴基斯坦前总理 阿齐兹
“实现全球发展的解决方案,首先应是国际合作。”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谨慎制定政策,且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使世界经济能够防范未来冲击,“必须使用技术实现目标,以技术管理各国的经济方式,这和10年前不一样,但也别无选择”。
墨西哥央行副行长Javier Guzman Calafell在讨论中呼吁,在当前新兴经济市场和发达国家经济联动增强的背景下,未来发达国家确定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政策外溢效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