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开放与合作 推动新型全球化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8-11-25

在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国际金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风险凸显。在11月24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上,与会国内外人士认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未来世界将出现一种不完全由西方主导的新型全球化。

 

图为: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葡萄牙前总理 巴罗佐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葡萄牙前总理巴罗佐首先提出一个判断,他认为现在的全球化与上一轮全球化相比,无论从速度、规模和强度上来说,都要高于和强于之前。目前全球化最大的风险是,没有一个很明确、很稳定、可预见的一套规则。因此,未来世界应该本着务实合作的精神,建立稳定的机制和框架,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巴罗佐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出现保护主义抬头,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历史并没有重演,这得益于国际间日益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包括G20对话机制、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存在,使得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他认为未来的全球合作要建立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而不是单边主义和双边主义的基础上。

 

图为:巴基斯坦前总理 阿齐兹

 

在发挥多边主义的作用中,对于亚洲国家应该扮演的角色,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认为,亚洲的经济力量、人口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存,以及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越来越重要作用,将为世界平衡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他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建立了一个新的全球合作标准,希望这个标准能够获得世界各国的采纳。

 

图为:菲律宾众议院议长 前总统 阿罗约

 

菲律宾众议院议长、前总统阿罗约赞赏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的作用。她指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当于一个“软件”,是可以让世界贸易和投资能够繁荣起来的一个框架。但除了“软件”之外,也需要“硬件”,这正好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它会为我们提供实体的基础设施,而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国际贸易和投资不可能繁荣起来。

 

伴随着中国的发展,阿罗约认为,未来世界将出现一种新型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会更加包容,不会由西方一方来主导,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全球化。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同一状态,所以新型全球化要适应每个国家的现实。

 

图为: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 韩升洙

 

对于当前全球化存在的问题,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全球化倒退不仅体现在贸易领域,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网络犯罪、恐怖主义、大规模移民、逃税等问题。他表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图为: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郑之杰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未来中国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前进,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变化和曲折只有加强开放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郑之杰提出,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是继续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三是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五是鼓励金融多元化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