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闻稿

世界经济面临重大考验,各方呼吁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2-12-03


 
       12月3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举办领袖对话会和报告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对当前全球新形势、全球新格局和未来前景展开解读和展望。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逆全球化的条块分割会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面对当前严峻的全球挑战,各方应对的方式应该是通力合作,携手奋斗。

       全球经济处于关键节点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对话会与报告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毫不讳言局势的复杂和困难,地缘政治、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脆弱的宏观经济、日益增长的通胀,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行长金立群强调,不能因为形势紧张忽视了全球经济向净零转型的任务,要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自然危机做好应对,这其中关键在于如何高效使用资源,“不仅仅说是打破思维的常规,也要打破行动上的常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指出,气候变化中全球面临三个“重中之重”:分别是碳定价、气候融资和公平公正转型。他说,如果要落实《巴黎协定》的计划,目前平均每吨6美元的全球碳价格必须要达到每吨75美元,迫切需要出台政策的组合拳,包括开征碳税、碳交易排放和监管施策;需要动员更多的私人资本,以填补净零排放目标的资金缺口;各国推出的财政政策、就业政策和社会政策,也都需要关照到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人群和地区。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强武表示,如今收紧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的通胀压力,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全球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动荡的地缘政治秩序,也让融资面对更多复杂情况。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冯慧兰重点关注了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发展危机,多项指标显示,复杂国际形势导致贫困问题变得更明显,世界上已有7000万人成为赤贫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识字率、阅读能力从超过50%降到不足40%,这可能导致更长期的经济衰退。冯慧兰认为,各国的决策者和国际金融机构要及早行动起来,投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实体资本等,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多边融资和优惠贷款,以国际合作推动复苏。

       去全球化带来更多风险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祝宪表示,当前所有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或者是风险,都被笼罩在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对峙带来的阴影之下。过去的全球化得全球经济具备了更强大的活力,出现了信息技术革命,电信、航运的成本和价格都有所下降,使得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之内大规模的进行配置,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而全球化又使得很多国家受益于其中,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祝宪承认,全球化并非尽善尽美,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为了实现更高的效率,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配置,带来了分配的不平均,以及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

       不管全球化将何去何从,祝宪希望各方能够达成一个新的共识,把上一轮全球化的好的价值观加以维持,让各种区域化合作和全球化并肩而行,彼此互联,“如果我们在全球化上面无法达成共识,大概在未来的5-10年里面,整个世界经济都不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状态。”

       瑞穗综合研究所理事长、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中尾武彦认为,各个国家有自己的关切和利益,全球化在经历调整,但是在调整过程当中,全球化的基础依然存在,那就是技术、想法和其他要素自由的交流,“不管意识形态有什么不同,我们都要把共同的繁荣、和平放在第一位。”

       采取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当全球化的流程正处于危险之中,分裂的风险该如何去评估,又该如何采取行动加强合作?一个共识在于,条块分割会让大家的境况都变得更加糟糕,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可持续的、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回顾了过去三十年当中全球化带来巨大裨益:全球有15亿人脱离贫困,全球GDP实现了3倍的增长。在他看来,当下应该凝聚共识,加强关键领域的合作。国际金融机构(如IMF和世界银行等)都需要持续的改革,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占比份额更高,更符合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体量,这样才能更强有力地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金立群建议,首先要帮助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一个廉洁公正的政府,一个稳健合理的监管机制,才能有效的调动私营部门的资源,“我们也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提醒,对于低收入国家不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发号施令,而是回应它们的需求、响应它们的需求。”

       没有国际合作就无法应对共同挑战,IFF理事、斯卡贝克咨询公司董事长大卫·赖特呼吁,全球的政治领袖必须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彼此面对是同样的问题,必须要充分合作才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区CEO穆裕格也表示,无论是经济、卫生还是金融,“面对任何危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全球合作”。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将其形容为一场经济领域的“世界杯”,“现在正是世界杯的季节,就像踢球一样,我们是一个团队的人,我们有同样的拼搏目标。”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