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活动>全球碳定价会议

减排温室气体 遏制全球变暖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时间:2022-12-04

       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前不久刚刚闭幕,通过长达两周的马拉松式谈判,大会首次同意为发展中国家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然而,各缔约方在减排问题上取得的进展有限,“力争将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较高目标任重道远。12月3日,以“世界大变局:共生与重构”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举行第14期全球碳定价会议,与会专家以深刻洞见各抒己见,为碳减排和甲烷减排指出了科学的实现路径。

碳减排目标函待国际协调

       刚刚结束的COP27仍然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IFF 副理事长、摩根士丹利全球副主席、意大利前财长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承认,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要跨越鸿沟达成一个全面的协议几乎不可能。但当务之急是在一个更小的层面达成一致,比如欧洲、美国加在一起占了将近50%的排放,这些国家占了世界上排放最大的量,如果他们能够先达成共识,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会带来重大影响。

       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表示,当前各方既有科技,也有相应的资本,唯一缺失的环节就是协调,需要新的协议来帮助世界设定新的碳减排目标,免遭极端气候事件的侵害。这就是为什么,COP27如此引人关注又让人失望。但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高兴地看到,美国和中国达成了重要共识,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双方也再次确认了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成就,一旦中美欧达成了一致,其他问题也就更加容易迎刃而解了。”

       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强调,碳定价是一个重要的、正确的创新性工具,有关国家要尽快达成一个国际协议来推动碳定价,特别是中美欧要更多的采用碳定价,如果中美欧先走一步,这项工作也就做完了一大半。

       中国正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中国全国碳市场去年开始正式启动,第一期纳入的是发电行业,总共2162家企业,覆盖的排放规模是45亿吨,是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一个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到目前为止总的交易量是2.04亿吨,成交额90.3亿元,第一个履约期履约率达到99.5%。按照计划,这一市场还要纳入其他7个主要的高排放行业,企业超过8000家,覆盖中国排放量60%以上。“作为超大型的碳市场,相关的市场建设工作还要有一个推进的过程,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除了国家碳市场ETS以外,中国还有9个地方的碳市场,其中有8个都开展了排放权交易市场,地方试点市场总的来说覆盖了将近30个行业,近3000家企业,覆盖的排放量最高达到14亿吨/年。到目前为止9个区域的碳市场总的成交量是10亿吨,从2013年11月份开始启动交易,到目前整整9年时间总共成交量是10亿吨,配额成交量是5.5亿吨,CCER总成交量为4.49亿吨。按照中国市场整体发展的规划,未来地方试点市场要逐渐向全国市场合并。

提升绿色投资回报意义重大

       脱碳需要多种实现路径,法国国家铁路网络公司副首席执行官 Alain  Quinet认为,从需求端来看,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比如空运、陆运转为铁路,减少供暖以及空调等等的使用,通过这样的行为改变可以减少15—25%的碳排放。当然,要真正实现排放转型的话,主要还是要依靠技术,产品和工艺流程方面的技术转型,推广清洁氢能这样的新技术。

       怎样有效弥补碳排放中的差距,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Alain  Quinet指出,脱碳的政策路径中,最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进行项目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标准化工作;其次,碳定价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要找到一个更好方法让绿色投资带来更多的回报。再有,绿色投资目前来讲肯定还是有很多风险,需要大家共同承担和防范。

       “我们希望有一个共同的碳定价,能够把不同的碳定价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不同市场结合在一起,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需要在合作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Alain  Quinet 认为,提升绿色投资的回报,才是推进碳定价最好的方法,“(提升回报)不应该归在补贴这一类,绿色投资减少风险有两件事情可以做,先设定一个碳定价的底线,就是一个最低价。再结合能源市场的碳差价控制,如果这个价格比你预期的低,国家就会提供相应的补贴,如果你最后成交价高于原来要卖出的价,政府就会把这个差价拿回来。”

       至于技术性的风险,可以依靠提供公共资金、公共担保来解决。而监管方面的风险,则需要长期紧密地衡量,以具有互补性的措施,确保长期的价格稳定,为未来碳定价提供担保和保障,这样能够更好支持私营领域的投资方。Alain  Quinet再次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国际合作能够让我们应对风险,应对不确定性,这点非常重要。”

甲烷减排备受各方关注

       在碳排放之外,甲烷减排正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CCAC)高级研究员Dan  McDougall提醒人们,甲烷同样是气候变化重要的推手,进入大气层后比二氧化碳影响还要大100倍,目前全球变暖有1/3到1/2都是由甲烷造成的。如果能够把大气层当中甲烷都加以消除的话,就能够立竿见影地对温度、气温产生影响。

       Dan  McDougall表示,甲烷主要有三大来源,农业占到了35—45%的甲烷排放,30%来自于各种废弃物,接下来是化石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不一样的,解决甲烷排放就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不需要再等技术创新,比如对于油气行业加强管理,改善它们的设备,减少有意识的排放,这些手段都是现成的。按IEA的分析,大部分阻止甲烷排放的措施不需要产生新增的净成本。

       在格拉斯哥举办的COP26大会上,大概有超过250个国家表明要加入全球甲烷承诺倡议。问题在于,目前甲烷减排取得的进展太慢,已经宣布的计划和项目规模不够大,很多企业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业务被甲烷减排措施覆盖,很多国家还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来推动甲烷减排。市场还是由合规来驱动的,而并没有积极主动让企业瞄准零排放或者净零排放的驱动力。Dan  McDougall因此建议,可以建立类似甲烷减排俱乐部这样的机制,来聚焦于甲烷最大的生产国,提供足够的能力来快速解决甲烷排放问题。

       IFF学术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表示,各国国情不一样,在控制、减少甲烷排放的策略方面应该因地制宜。“中国油气排放跟煤矿排放相比,煤矿占88%,油气只占12%,反过来,欧洲油气排放占72%,美国的占76%,煤矿方面的排放很少。无论是政府制定政策,还是企业如何应对,它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否则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中国在推进甲烷控制方面,应该会按照中国目前甲烷排放的主要特征,比如说煤成气占比大,优先考虑那些排放量比较集中的行业,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逐步推广。”

       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排控联盟秘书、国家重点油气甲烷实验室副主任薛明表示,中国油气企业已经在实实在在地推进相关工作,“中石油、中石化一共5家公司建立了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排控联盟,在过去一年当中,又有两家企业加入,现在这个联盟已经占到了全国油气生产的90%和大部分在气化设计60%的销售环节,我们这个联盟致力于到2025年把油气行业甲烷强度大幅度下降,这个联盟当中所有的企业必须进一步部署和普及甲烷减排技术。目在我们进一步技术研发当中,我们应当进一步通过金融的手段来支持高性价比的减排技术开发,并且绿色融资和转型融资,以及CCER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各种排放综合手段的实施。”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本次年会期间,IFF还将发布《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并颁发第三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