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学院,在香港举办了主题为“战略竞争时代下的多边主义与全球化以及对亚洲的影响”的高级别研讨会暨IFF香港中心成立仪式。此次会议是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邀请国际政治、金融等领域的政要、领袖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面临的地缘政治、债务、通胀以及经济衰退和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并讨论这些挑战对亚洲的影响。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IFF联合主席、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为大会致开幕辞。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还有IFF理事、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IFF 副理事长、南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锦松,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IFF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秘书长林建海,IFF 副理事长、国际清算银行(BIS)前亚太区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IFF 理事、中银国际控股首席执行官兼执行总裁李彤等国际政要、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
IFF联合主席、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在致辞中表示,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是二战后和平与繁荣的支柱。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全球化世界的和平、发展、人权和自由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日渐式微。韩升洙指出,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并正在失去增长动力的严峻挑战,现在的经济危机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相似之处。他呼吁全球领导人再次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危机。
韩升洙说:“多年来,香港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的角色。大湾区将来会成为该地区的金融和数字中心。当今人类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是气候变化和数字化,香港和大湾区应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绿色金融和金融数字化必将成为香港现在和大湾区未来的主要政策关注点。”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致辞中表示,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连接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可取代的纽带,是国际金融论坛(IFF)促进国际金融领域对话和多边合作的理想地点。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目前全球经济的脆弱,表现为高企的利率、持续的通货膨胀和最近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危机。面对这些挑战,全球合作变得至关重要。“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需要更加包容和有弹性的发展,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从中受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致力于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和实践真正的多边主义。”
陈茂波表示,“香港坚定地致力于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壁垒,确保货物、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
与会嘉宾表示,此次会议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下举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深入研讨。当前,面对全球地缘政治的新挑战、日益加剧的全球债务问题、全球经济的艰难复苏、不断恶化的全球通胀,以及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等不断演变的严峻挑战,亚洲经济仍然迸发出了巨大活力。
IFF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秘书长林建海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5月1日发表的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今年亚太地区将是世界最具活力的主要区域,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前景乐观,预计将分别增长5.2% 和5.9%,区域内其他经济体估计也会在今年走出谷底。IMF预测,亚洲的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3.8%,上升到今年的4.6%,这比去年10月的预测高0.3个百分点。IMF预计亚洲地区202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
多位与会代表指出,香港在当前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沟通角色,也将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的地位,助力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
对于香港经济的未来,特首李家超充满信心。他表示,香港作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是其基因的一部分,而香港的成功是基于其能力的全面性和韧性。
陈茂波强调了香港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优势,及其对世界绿色发展的承诺。他说:“随着世界朝着碳中和的方向发展,并确定ESG的优先事项,香港在绿色金融方面能够做出更多贡献。去年,在香港发行或安排的绿债超过800亿美元, 就国际绿色债券的发行量而言,香港在亚洲排名第一。”
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广州市始终把协同港澳,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为推动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目标。他表示对深化大湾区特别是穗港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充满信心。
在此次会议上还举行了国际金融论坛(IFF)香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IFF今后将积极利用香港独特优势,为全球经济和金融领袖对话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振兴做出努力和贡献。
致编辑:
关于国际金融论坛: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及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关于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是香港负责维持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政府机构。
香港金管局的主要职能包括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货币稳定;促进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健全;协助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包括维持、发展香港的金融基建以及管理外汇基金。
金管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架构的一部分,以高度自主的方式运作,并辅以高问责性及透明度。金管局通过财政司司长,以及立法会所通过和列明的金融管理专员的权力及责任的法例,向香港市民负责。财政司司长掌有外汇基金的控制权,并就有关事宜咨询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
关于香港金融学院:
金融业日益趋向全球化及科技主导。金融业不同界别以至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之间的传统界线逐渐变得模糊。通过扩大业内人才的国际及跨界别视野,以提升本地的专业人才库,以及加强应用研究的能力,对维持香港作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至为关键。金融学院的成立,旨在持续提升上述各范畴的软实力。
金融学院在香港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保险业监管局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合作下成立。金融学院汇聚学术界、业界、专业培训机构及监管机构的专长,促进金融业领袖人才的发展及应用研究的合作。金融学院的使命是成为培育金融业领袖人才的汇聚点,推动货币与金融研究,成为应用研究的知识库。
点击下载:【新闻稿】专家呼吁:各国应通力合作应对全球挑战,香港将发挥独特作用(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