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以“全球稳定:新变局、新发展”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6届全球年会(F20 峰会)在广州开幕。经过首日讨论,200多位全球财经领袖和著名企业家聚焦新全球化时代未来发展方向,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化解危机、实现合作发展之道,广州乃至她所身处的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合作中如何发挥作用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新格局:携手合作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至3%,达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预期。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名前政要和财经领袖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看法。
IFF理事会主席、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发达经济体老龄化问题、贸易战等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因素。不过,中国乃至亚太还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区域,这为全球经济提供一个进行结构改革的空间。在他看来,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面对挑战,只有互相信任、共同合作,实现更强有力、更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IFF联合主席、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在主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一带一路”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和平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给周边国家改革和发展带来机遇的重要举措,是我见过的与邻国互助、共同发展的最好的概念之一,其执行和透明度让参与的国家都很自豪。” 他提到,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瓜达尔港的建立与发展,不仅让巴基斯坦拥有了一个重要的出海港口,也为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变化。“‘一带一路’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变革机会和重要合作机制,增进了国家之间互助互信、促进邻国繁荣,有助于实现地区和平稳定,进而促进全球的和平和发展。”
IFF理事、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认为,气候变化和金融稳定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据专家估计,到2050年,或有超十亿人生活在容易受到气候灾害的地区。他认为,这不仅对社会稳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都存在着风险。因此,从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会带来重大的社会影响,对金融与经济的风险同样也很重大,因此各国要联合起来,进行充分的规划、准备和控制,一起搭建一个公平、平衡、可持续性、稳定的世界。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迈克尔•诺贝尔表示,在上一轮的全球化中,带来了全球变暖、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需要改变能源使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助推可持续社会转型。他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在努力投入环保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国民提供令人很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中国、广东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可以利用创新的技术大规模生产新的产品,而且价格优惠、有竞争力。他表示很高兴看到,广州已经在接受、鼓励和促进向可持续社会的转型。希望广州政府能够引入新的技术、新的资源,实现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务实合作。”
新技术:数字货币、汽车保险应用
有望喝到区块链“头啖汤”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科技发展无疑是保持增长的重要手段。年会期间,备受关注的5G、区块链技术成为多方热议的话题。多名嘉宾认为,在未来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中,数字货币、汽车保险应用等有望喝到区块链的“头啖汤”。而当新的全球货币形式出现,又会对现行金融体系带来哪些影响?未来是否还会出现其他货币形式?
IFF理事、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表示,在中国,新的金融科技和5G等技术都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方法。“就像20多年前,中国的‘村村通路、村村通电’,带来了大量的好处,如今,5G的普及给中国提供很好的竞争力,而像5G这样的新技术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无法阻挡的。而且,通过新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城市快速发展,也可以帮助乡村脱贫。”
IFF理事、菲律宾前总统、菲律宾众议院前众议长格洛丽•马卡帕加尔•阿罗约则讲述了她对中国科技高速发展的感叹。“我们在一家广东企业,看见机器人生产产品,在工地上修建建筑,科幻小说里的内容变成现实,展现了现代黑科技的发展。”阿罗约认为,阿里巴巴、腾讯、碧桂园等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于菲律宾来说是机遇,中国的发展值得菲律宾参考与借鉴。在金融领域,她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融资平台以及运用微信金融服务等金融科技,可以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促进普惠金融和包容性金融的发展。
今年6月,数字货币Libra的面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加上比特币至今出现的问题,面对区块链技术,未来人们将使用什么样的货币给参会人员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论证的空间,而其中人们最关注仍是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性等问题。会议现场,野村研究所执行经济学家木内登英透露,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不一定要取代私人发行的货币,也不会抑制新的货币形式的创新,不过不管哪一方发行,各方的发行初衷不同成为未来使用哪种货币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维也纳区块链中心首席科学官亚历山大•艾斯尔则认为,技术的创新如何能够更好地转化为金融业的创新,是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不管我们讨论的是Libra还是其他的虚拟货币,我们都是在讨论在这个产业当中,金融创新究竟会以什么形式呈现,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驾驭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这些新的工具,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担心并不能阻挡技术的诞生。”武汉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宋敏说,未来的数字经济确实需要数字货币,如何成为大家都愿意接受的货币还需要在区块链等技术运用中继续探讨和论证。谈到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说:“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能离开人们对货币基本属性的需求,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如果数字货币的使用给我们带来的是在币值稳定基础上的安全、快捷、便利,它必然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也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的。”
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
将为金融创新合作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本次年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同样是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嘉宾们认为,无论是通过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服务民生社会事业,大湾区将为金融创新合作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国际金融论坛(IFF)执行秘书长、中巴经济走廊前特使扎法尔•麦赫迈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尤其需要吸引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也很浓厚。在对外开放领域,尤其是具有60多年的广交会在国内外影响力很大,也形成了非常好的金融贸易基础。”作为国际金融论坛执行秘书长,扎法尔认为,国际金融论坛永久落户南沙,可以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广州,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从而促进金融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则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认为大湾区的金融合作将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说,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离不开成熟高效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离不开强大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与资本市场始终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相互的支持。从上市公司看,截至今年10月底,粤港澳大湾区有A股上市公司563家,合计市值1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5%和18%。从中介机构看,注册在广东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都位居全国前列,一大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汇集于此,中介机构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近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运行,“基金互认”的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而积极参与大湾区合作的金融企业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大地资本集团首席投资官兼创始人戈登•鲍尔表示,他们很快将在大湾区内的广州南沙设立办公室。“很高兴看到,广州在推动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也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大湾区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让科技公司、专家和资本结合起来,让绿色科技在大湾区生根发展。新的商业形式能够让供需方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把更多更好的资源带到大湾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