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日本东京湾区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反映在不同的关税、法律以及货币安排,粤港澳三地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考验着中国的智慧。国际金融论坛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主题,就目前大湾区互联互通中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务实的讨论。
来自广东省的与会嘉宾介绍,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交通运输、信息与自然资源分布方面已经存在一定联通,但要建成世界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粤港澳需要紧密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形成合力。
大湾区互联互通面临的障碍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认为,要使规则更好地衔接,需要解决一些差异化问题。比如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科技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轨道竞争、所得税率差异、资格认证标准、生物出入境监管标准与信息获取方面均存在差异或衔接问题。
大地资本集团的首席投资官兼创始人戈登•鲍尔认为,人才、技术、资金、机构和远见都是地方发展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基础非常强,这里人口要比英国还多,是加拿大的2倍,有三个世界上排名前十的港口,大湾区占中国土地面积不到1%,却贡献了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2%。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国际金融论坛理事会主席韩升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是制造业集聚的中心,将会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现状
就科技创新制度衔接方面问题,叶桂平认为,首先是构建多层次协调机制;其次是建设全球顶尖科技基础设施与吸引跨国公司来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以此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第三是大湾区应该注重吸引世界著名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独立或者合作在大湾区创办分校、分院和新型的大学;第四是要促进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第五是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与便利科研设备转移、信息获取;第六是通过相关制度方面创新,增强科技资本流动。
戈登•鲍尔同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需要让科技、资金和人才流动起来。
来自广东省的与会嘉宾王振明就粤港澳三地规则如何对接问题提出五点建议:首先是三地建立合作机制;第二是有些领域借鉴欧盟经验,探索建立共同规则;第三是采用一些高科技的办法来弥补规则上的不衔接,例如:采用一卡通等方式,让人员在三地行走更自由;第四是考虑在大湾区设立三地委员会,细致讨论、落实相关规则对接问题;第五是提高整个大湾区法制化的程度。
在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建设方面,广州市与会嘉宾李善民同样认为,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方面首先要建立协调机制;另外,推动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大金融对科技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前期发展支持力度。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合伙人郭凯认为,通过吸引全球人才,并在大湾区培育一个全链条、全生态、全连接的端到端的资本的市场,助力大湾区高科技企业发展。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已经出台了,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央顶层设计是越来越清晰,三地共识也逐步在形成,就是要促进要素能够高效便捷的流动,促进互联互通,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够真正的自由流动起来。
近年来,南沙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落地,并搭建一批重要的合作平台和载体,未来还要出台一些重大的政策和制度。
孙时联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