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活动>全球碳定价会议

作者:IFF

来源:IFF

时间:2025-05-22

 

  411日,国际金融论坛(IFF)携手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美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GSD),联合举办了第20期全球碳定价会议: “新地缘政治下的气候行动” 的线上会议。此次会议会聚了经济、环境科学、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共同探讨在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如何协同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探寻方向。

        IFF副主席、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主席埃德蒙阿尔方戴利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形势严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80万年来的峰值,这一数据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程度敲响了警钟。而美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消极态度,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对科学共识的否定,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愈发黯淡。原本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的目标已难以实现,如今不得不将2.0℃作为备选目标。

        IFF常务副理事长、世界银行原副行长祝宪表示,《巴黎协定》曾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希望,但目前进展受阻。若人类不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可能引发由单一物种导致的灭绝事件,这将给子孙后代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因此,各方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会上,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发表了深知灼见。美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GSD)创始人及主席德伍德兹莱克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他认为,脱碳在初期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最初十年甚至会加剧全球变暖。不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意外地对减少大气碳排放起到了显著作用,其避免的升温幅度甚至超过了当前脱碳行动的成效,这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IFF理事、巴黎COP21主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总结了 “巴黎精神”——“更好、更快、携手共进”。尽管当前科学研究、民间社会行动和政府决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不足,且去年全球气温创下历史新高,但他认为技术进步和即将召开的 COP30 会议为全球气候行动带来了新的希望。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呼吁,中国和欧洲应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填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的空白。他强调,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贡献突出,其在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则需要加快步伐,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IFF学术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原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主任黄晶提出,国际金融改革对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在支持气候行动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改革来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同时,所有国家都应将减排技术视为人类共同财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

        IFF副主席、摩根士丹利副主席、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员、意大利财政部前部长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对当前国际形势表示担忧。他指出,美国金融机构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度下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短视且灾难性”,不仅阻碍了美国国内的气候行动,也对全球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经济手段的碳定价,在会议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多位发言者都强调了碳定价的关键作用,并呼吁进一步发展私人碳市场。

        法国财政部气候事务司副司长威廉吕代介绍了全球碳定价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出其正在逐步扩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碳定价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措施。

        埃德蒙阿尔方戴利从经济学原理出发,阐释了碳定价通过替代效应推动能源转型的机制。他认为,当碳定价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和消费者会因为成本因素而更倾向于选择低碳排放的能源和产品,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会议还着重讨论了削减甲烷排放的重要性。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减排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发言者提到美国数据中心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情况,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随着可再生能源价格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而上涨,需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注重天然气的甲烷排放问题,推动数据中心等行业采用低甲烷强度的天然气,或者探索其他更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

        此外,让绿色技术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也是会议关注的焦点。当前,绿色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一些技术成本较高、回报周期较长等原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金融工具等方式,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私人资本投入到绿色技术领域。

        国际商会主席菲利普·瓦兰表示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确保发展中国家从联合国气候进程中获得实际利益至关重要,尤其是资金支持。他指出资金规模缺口巨大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从2023年的2300亿美元增至2035年的1.3-2万亿美元(增长6倍)。COP29《巴库路线图》承诺的1.3万亿美元中,约70%需依赖私营资本,且这一比例可能随政府退出而进一步扩大。他呼吁政府必须承认私营部门在气候融资中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实现气候目标。

        会议还对中国碳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详细介绍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的政策框架和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建立了 “1+N” 政策体系,ETS 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 ETS 已从最初仅覆盖电力行业逐步扩展到钢铁、铝和水泥等行业,覆盖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并且开始纳入其他温室气体。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不同部门对碳市场政策的看法存在分歧,在分配碳排放配额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中国在实现自身减排目标上面临着巨大压力,正在探索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其他国家的减排信用来助力实现目标。
        除了技术和经济层面的讨论,会议还关注到了社会公平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TiLT资本创始合伙人及总裁,Siparex执行委员会成员尼古拉斯皮奥指出,社会不平等可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阻碍。在一些发达国家,能源贫困现象依然存在,能源转型可能会给弱势群体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从而引发社会不满。例如,法国的 “黄背心” 运动就反映了部分民众对能源政策的不满。因此,在推动气候行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确保政策的公平性,避免因社会公平问题影响气候行动的推进。
       
        此次会议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气候变化危机的各个方面。从全球气候现状到应对策略,从国际合作到技术创新,从碳定价机制到金融支持,再到社会公平问题,会议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向。虽然目前应对气候变化面临诸多挑战,但正如会议中所展现的,各方都在积极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类能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取得积极进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今后,需要持续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政策实施和技术创新,确保全球气候行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完整会议视频可访问:https://m.youtube.com/watch?v=vMej3L_cVag或https://3c.wind.com.cn/RTCWeb/pc/index.html#/liveRoom?sign=Dhrl&shareUserSign=H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