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做什么>活动>领袖对话会

IFF领袖对话会(第11期)
全球新形势下的中欧经济金融深度合作

作者:国际金融论坛(IFF)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发布时间:2019-11-23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1期领袖对话会于11月23日在广州召开。本期对话会主题为“全球新形势下的中欧经济金融深度合作”。由IFF联合主席、欧盟理事会原主席、比利时原首相范龙佩先生担任主旨演讲嘉宾。会议由英国《中央银行》总编克里斯托弗·杰弗瑞主持,近50位来自政、学、商各界顶级专业人士围绕中欧合作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主旨演讲



中欧关系应当在全球及双边的背景下加以考量。尽管双方在越来越多的事务上有交集,但总体而言,中欧关系更多以经济为纽带。近几年来,双方在各方面都经历了变化:欧盟更重视自身利益,而中国有意识地在地缘政治上发挥更多作用。

无论如何,对话才是解决争端和发展关系的唯一出路。中欧双方在言行上都表现出维护当前多边框架体系的意愿,并且共同致力于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问题——气候变化。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在当下尤为突出,双方的关系成熟、复杂而又充满多样性。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双方每天的货物贸易额超过17亿欧元。

毋庸置疑,中美贸易战在政治、经济上对中欧关系产生了影响,造成欧盟经济增长的断崖式滑坡,德国尤受其害。中国可能将美国政策解读为一种地缘政治行为,但实际上贸易战也受到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驱使——国内民众,尤其是工人阶级对全球化影响存在不满情绪。

如果这仅仅只是地缘政治问题,那么就难以解释美国对欧洲出口的钢铁和铝加收关税;以及欧洲的汽车行业也受到波及的原因了。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对中国的贸易投资采取的做法显然也颇有微词——欧盟和美国一样,在中国也遭遇了相同的问题。然而,欧盟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美国截然不同。2019年4月举行的中欧峰会上,双方承诺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词是非歧视的互惠和开放。最近双方已经开展初步行动,如中欧贸易协定中首次提出的地理指标,以及签署了两份航空协定,但总体进展仍不够理想。

预计在2020年9月,德国莱比锡拟举行一场大型峰会。届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欧盟委员会所有成员将出席。在此之前,有一项重要工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亟待完成。该协定的完成将改变游戏规则,即便只是完成第一阶段谈判,也将有助于避免经济衰退。希望该协定完成时,中美两国的谈判也能够有所突破。

如之前所述,在欧盟,尤其是大国和欧盟机构组织,越来越多的人坚定地支持公平和自由贸易。这些支持转化成了一些新举措的,包括打击倾销,及保障欧盟和成员国在安全、公共秩序等战略部门的利益,展现了捍卫欧洲主权的明确姿态。

出于上述原因,欧盟开展了一系列动作:对四大科技巨头谷歌、苹果、脸书及亚马逊(GAFA)的不作为采取了措施;计划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及天然气的依赖;计划进一步推行欧元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目前欧元为世界第二大货币,占交易总数的35%。此外,欧盟计划加强在北约的地位,确保包括网络在内的安全问题。在安全方面,欧盟还在通讯等方面争取更多技术主权。

能源方面,欧盟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其他国家能源资源的依赖,进一步保障欧盟自身的主权。到2050年,希望欧洲能够成为第一个实现气候零负荷的大洲。

同时,欧盟坚定捍卫多边秩序,和中国共同致力于世贸组织改革及其正常运作。在此方面,中国展现出作为地缘政治参与者的风范,在各大洲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欧盟。欧盟对此无异议,但是,“一带一路”应当遵守欧洲法律法规,并增强签署协议进程中的透明度。

中国的做法也启发了欧盟,在非洲开展新的有利于投资的倡议;同样,美国和日本也受启发,发起了类似倡议。数十年来,欧盟在非洲长期开展官方发展援助,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等软件方面的投入比例,超过对非洲援助的一半,新的倡议将对非洲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欧盟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最近,欧盟与日本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与南方共同市场国家达成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政治协议,这些都是强有力的证据。在此方面,中国也正在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涵盖区域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互联互通方面,欧盟的原则已在其2018年公布的战略中明确,坚持市场规则,坚持欧盟及国际相关要求和标准,公平竞争,致力于让所有参与者获益。

欧盟不仅要在国际社会推行并捍卫自身理念及利益,同时也尊重其它国家的主权及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和平的保障。

欧盟内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无论是英国脱欧谈判、欧美贸易谈判还是中欧投资协议谈判,欧盟的27个成员国始终团结一致,统一口径。在4年前的巴黎气候会议,及《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谈判上,不仅欧盟27个成员国团结一致,遵守约定,中国也同样如此。

另外也要强调,英国脱欧并不是27个成员国绝大多数人乐见的结果。27年以来,如今拥护欧盟团结的情绪空前高涨。今年5月,欧洲选民人数再创新高。欧盟会继续关注英国脱欧的进程;以及脱欧后的英国市场与欧洲统一市场之间的关系。

目前,彼此间的不信任已经成为国家关系的关键词,有时隔阂非常之深。为了避免这个局面,中欧双方应该在2020年恪守承诺,这也是莱比锡峰会如此重要的原因。

本着这一精神,中欧峰会于2019年4月9日顺利召开。中方履行了自己的责任,确保中欧关系更平衡发展,做到互惠、不歧视、开放,同时维护以规则为导向的多边贸易体系。此外,中国同意解决工业补贴问题,这也是世贸组织改革的一部分;并逐步加大开放力度,引进外资。

双边协议或区域性倡议,例如“17+1”中东欧合作机制不能完全取代欧盟所发挥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是一个短期选择和长期选择的问题。

增强互信在目前的不确定性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下所经历的困惑时期,这并不与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相矛盾。尽管并非所有利益都共通,国际社会还是有很多共同利益,如和平、共同繁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这些利益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所体现,也是中欧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欧盟而言,在不同的政策领域,中国的角色是多样的:在气候变化、巴黎协议实施、对伊朗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及特定领域的互联互通上,中国是合作伙伴;在投资协定、移民、签证便利服务及整体互联互通上,中国是谈判对象,要平衡彼此的利益关切;在机器人、电动车等科技高速发展的领域,中国是争取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对手;在治理模式上,中国及其代表的体制又是“竞争对手”——体制不同只是事实陈述,而并非就是敌对关系。

正是认识到双方的不同之处,欧盟更希望能与中国加强交流,在全球层面推动共同利益。

嘉宾观点精选


中欧需在金融环保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很感谢,范龙佩首相给我们分享了非常重要的看法,也讲到了中国和欧盟间很深层次的关系,这中间最重要的对我来讲,首先是中国跟欧盟的关系,刚才说的非歧视互惠都很重要,那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间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讲,欧盟是个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和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关系是全球关系的一部分,两个大经济体的之间合作,对全球经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正像范龙佩首相说的,中国和欧盟在应对气侯变化、伊朗问题和数字经济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合作。进一步也在数字货币、数字税、5G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范龙佩谈到很多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比如17+1这样的区域倡议,虽然目前没有像17+1这样的倡议能够取代欧盟达成的协议,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这种合作和沟通能够拥有更加有效的对话机制。

究竟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合作,首先在和数字经济相关的网络安全方面,中国和欧盟要有更加高层次的专业级的对话以促进提高网络安全。其次是在金融合作领域,在这方面中国也需要与欧盟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合作。中国在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领域会变得更加开放,可以将金融市场开放给欧洲,同时中国需要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可以跟欧洲学习如何能够进行有效的金融市场的管理。
在环境保护方面,如何应对气侯变化,中国和欧盟已经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但中国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比如成立更多的环境保护的项目,制定保护环境的合作标准等。虽然经济上中欧双方互相有竞争,但是透明性、开放性、合作性是基本前提。如我相信未来中欧双边贸易将会进一步开放和加强,两边的国家领导人也会有更加紧密的合作,明年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协议、双方的合作将会变得更加成功,会有更加丰富的成果。

范龙佩还提到了欧盟和其他地区的合作,包括和日本和其他国家间的合作。可以说,不仅仅是中国和欧盟,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都对全世界都会有无可估量的影响。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是全球战略性贸易伙伴的关系,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如果能在贸易方面紧密合作的话,对欧洲人民来讲,对中国人民来讲都是互惠互利的。双边贸易协定现在得到了很多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在全球复杂的局势下,WTO在多边贸易中一定要做更多的工作,促进更多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互惠互利。


中欧关系可在贸易投资等领域进一步发展

对中国来讲,中国跟欧洲的经济、贸易关系很重要,因为中欧在全球经济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双边的贸易已经达到了70亿欧元规模,潜力是无可估量的。现在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可做,包括贸易、投资还可以进一步发展。

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首先有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其本身的内需消费就很大,但仍需要发展贸易投资并建立竞争。回顾一下过去,中国对外投资包括对欧盟的投资的历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外开放的政策基本原则没变,用中国的术语来讲就是“平等互利”,来进行互惠的交换,虽然有的时候这种互利互惠不是那么有效率。,中国是两头对外、大进大出,有时要大量进口、有时要大量出口。中国早期是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劳动力非常便宜。这对当时投资政策的制定是有影响的。现在引进外资要采取一些新的投资工具,要用科技作为支撑。另外,政府要督促,激励企业进行治理。朱部长之前讲到中国和欧洲之间合作要有一个平台、一个框架,我们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平台,还要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和合作。国际货币管理机制体系还有待提高,WTO也需要改革,特别是谈判机制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如朱光耀部长所说,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更高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在这些方面达到更好的贸易投资合作。

讲到发展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进一步面向未来地去看这两大经济体。欧盟和中国的经济体量都很大,投资、贸易流的潜力也很大,而且欧盟中国合作可带动整个亚洲和欧盟间的合作。


相互开放市场、深化中欧合作

中国和欧盟有很长的合作历史,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欧盟跟中国之间的贸易还是增加了3%,进一步加强合作符合中欧双方共同的利益。另外,中国在比利时等欧盟国家投资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未来中国企业会更多走出去。

WTO是很有效的争端机制,同时也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所以一定要利用好WTO的平台。中欧已经设立了部长级的合作,部长级及各种层面的会谈为双方达成合作建立了一种桥梁,中欧双方一定要促进多边主义,使贸易体制更加的透明化,同时要保护各国的主权完整和贸易平等。BAT的谈判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比预想的进展更大,建立了协议,李克强总理在在此也做了很大的工作,中国希望通过积极的谈判与欧盟达成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双边贸易协定。中国未来也会有更多的FTA,也就是自由贸易协同的签署,会给中欧人民和企业都带来更大的福利,同时也会签署谅解备忘录,举办多种多样的论坛。

中欧应该在商务、文化、投资等领域开放市场。欧洲的市场对中国开放,当然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也会对欧洲和全球更加开放,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中国同美国、欧盟之间的双边关系应该是互利互惠的。中国会承担起责任和义务,与各方进行官方的对话会谈。中国对欧洲做出了很多承诺,这些承诺一定会兑现成坚定的行动。

李克强总理已经访问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国家。中国方面,希望与欧洲进一步加强合作,希望欧洲把中国不仅仅当成仅仅是地缘政治角色,也希望德国等国家能够对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市场。中国和欧盟应该连接起来,形成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双赢局面,给中欧两个地区的人民带来福音。



地缘政治和不确定性:影响中欧关系的两大动因

如何加深中国和欧盟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欧中关系方面有两大动因。

第一个是地缘性政治,从我的国家飞过来的时候,我读了中国日报上的两个新闻,我有两个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第一个是如何加深欧中关系及欧中合作的建议,提到要关注共同的技术利益,包括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共同的技术利益,还有一些贸易合作,比如两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务部之间的高端对话。虽然是一小步,但是反映了一大步。

现在世界不再是美国为中心,已经从单极化转为多极化。美国仍对全球都很大的影响,美国白宫和特朗普的决策带来的影响会对全世界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于华盛顿来讲,川普总统在讲跟中国的关系时,他说要做多领域的战略竞争,这是一种冷战思维,因为中国是不断发展的,而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将会在世界领域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和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对北京来讲,必须要采取行动应对中间的问题。美国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要让美国重新强大起来,如果不开放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强大。在今天,中国和美国已经编织了非常重要的全球化的网络,在这个全球化网络中也包含了国际供应链的发展。美国今天是处于战略性的恐慌当中,他们认为美国的地位受到中国的挑战。美国现在也是比较分化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分化和挑战,但是对于今天来讲,要解决冲突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对话。

第二个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个高度不确定性被美国贸易战紧张的局势加深了。不确定性已经给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多边会谈而不是单边主义。中美两大经济体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些地方的领导人和国家的领导人双方之间应该努力加强沟通,如果双方间不能达成满意的结果,会对其他地区的人民、经济会有影响。

在不确定性中也包含了欧洲的问题,英国脱欧是个漫长的过程,还有中间未确定的一些情况,给全球局势带来了相应的挑战,这也会改变企业、金融业、投资领域、贸易领域,希望通过努力更好促进跨太平洋相关国家的合作。

还有一点是市场,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已经把当前的市场形势命名为“最令人焦虑的时代”,全球经济在都在放缓增速。但是亚洲能够带来更多动态式的增长和发展。对于像德国这样重要的经济体来讲,虽然面临着经济衰退的情况,也面临着贸易战紧张局势的升级等对方方面面的不确定性,但是希望美国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也希望欧盟要有更多的作为。欧盟和中国的合作对全世界都大有好处,中国和欧盟一定要加强合作,真正达到和平、繁荣和稳定。未来中国和欧盟之间气侯方面的合作,在将来可以增加对话。


全球化加剧贸易复杂性

对于中欧关系和中美关系,我有几个观点。

第一,全球化使贸易更加非常复杂了。

为什么中国能够在贸易战中坚挺这么久?几十年前,美国和日本也有过一场贸易战,但是很快就结束了,为什么中国能够在贸易战中保持如此坚定的立场呢?。2018年贸易战一开始时,很多人觉它很快就会结束,因为中国进口是很依靠美国的。但是在加征关税以后,面对 美国的“关税大棒”的凌厉攻势,中国竟然挺住了这么久,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局势已经变化了,国际贸易不是当年的老样子,现在是多极化的世界,不再是单极化的世界,彼此要互相交流共同合作。全球化使得中国和美国已经血肉相连,对美国来讲,他非常难对中国进行彻底的打击,因为扯着骨头连着肉,中美现在已经成为一张网了。中国和欧盟和其他国家也成为了一张网,对于一张网来讲,美国想要打击是很困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对处在全球化网络中的中国展开贸易战是很难的。从制造业来看,美国不可能一下子把想要的工厂挪回美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或有长期的积累,所以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第二,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现在欧盟正在壮大,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整个贸易网络中坚挺的一部分,欧盟和中国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欧盟的技术是中国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节点,贸易的动荡需要我们彼此紧密合作,很像做工业设计,很复杂,这就需要双方进行分工和合作。

第三,坚持多边化,多边化要考虑到文化、经济、政策等因素,包括美国的决策,及欧盟的价值和对其自身的影响。

怎么样能够让WTO更好地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下进行服务,如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研究团队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倡导多边化

需要把“多边化”这个词一遍遍强调, WTO是多边化的,我们需要格外尊重WTO成员国自己的发展模式。认为只有一个发展方式其实是不对的,中国就强调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应当尊重各个国家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

第二是创新

创新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同的企业一定要采取各种不同的发展方式,不能独立发展,孤军奋战,不能是只发展国企或私企,应当鼓励企业创新,各有各的贡献,可以把创新的内容交给市场检验,由市场来淘汰。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创新等方面,国企的做法跟私企做法会有点不同,这涉及到企业所有权和公司治理问题。

第三是出口电子商务

中国在电子商务上,尤其是电子支付上走的很远,起到了先锋作用,某种意义上讲,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算是世界领先的。怎么样才能够把数字经济、数字出口在世界上进行推广,这方面中国确实有些经验可以让其他国家进行借鉴和学习。

第四是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欧洲也有很多国企,都是国家注资的,国企也要有活力,要注重与国企的合作,欧洲的国企跟中国的不太一样,但是也有国企,中国也可以向欧洲的国企学习,借鉴欧洲国企的经验。多边化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中欧双方未来的共同目标。


中欧关系发展历程回顾

对中国和欧盟来讲,双边之间的合作很重要.回顾中国欧关系发展历程,中国和欧盟有非常多的共识,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都是相当积极卓有成效的。我也相信,中国和欧盟能够有更多的机遇合作,从而应对当前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挑战。

首先是中国跟欧盟在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在巴黎气候协议当中,中国发挥着积极作用,签署了《巴黎协议》,也很积极地支持巴黎气候大会的成果,这方面中国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其他的机构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很多重要的节点当中,比如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时是很有作为的。还有欧洲的难民问题,中国跟欧盟都有很深入的探讨和合作,欧盟面临紧张局势时,中国都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中国政府,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和温家宝前总理,都认为欧盟是很好的很强大的伙伴,他们也希望欧洲更加强大。

欧洲银行体系很重要,欧洲央行可以进一步提出相关的举措,支持欧洲现行的经济。现在最重要的是,中国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与欧盟的发展和合作,比如在欧洲经济面临危机时购买欧盟的债券,能增强欧洲人民应对危机的信心。当时中国买了3500亿债券和相关的经济等价物,这也意味着中国一直以来将欧盟当做很重要的战略伙伴和朋友。

范龙佩首相也谈到了欧盟的发展银行,而中国也有国开行,中国会不断投资EIB债券,中国是欧洲发展银行债券发行最大的购买方,现在购买的债券量据我所知达到几百亿规模,今后还会持续地购买。除此之外,中欧在非洲投资发展问题、切尔诺贝利核泄露问题、国际税收制度问题等领域,都有丰富的合作经历和广阔的深化合作前景。

我还想提几点重要事件。第一个是希腊,2011年欧债危机起源于希腊,那个时候有一些人质疑欧盟,这个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关注。当时欧盟采取了一些策略,最后欧债危机慢慢减缓了,最后帮助了这些国家走出欧债危机。

第二个是用SSB解决金融危机,麦德龙把贷款体系进行了重新的改革,这是一个走出金融危机的举措。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是意大利,意大利现在在经济复苏当中做的不太好,但是意大利是个至关重要的国家,对欧盟及欧洲地区都相关重要,中国会对意大利提供强有力地支持,包括购买意大利的政府债券,不断促进意大利产品的出口。

范龙佩前首相也讲到,对于国有企业的看法,特别是对中国并购欧洲的企业,在技术转移和市场方面,最重要的是中国非常明晰自己的责任,中国将会有更多开放性的政策。尤其在金融市场和金融领域中,第一个许可证永远是给欧洲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