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魏 红,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亚洲开发银行中西亚局前副局长
主旨演讲
加强中东与中国经贸合作 推动互利共赢发展
迈赫迈特·希姆谢克,土耳其前副总理
中国在中东的实体经济领域参与程度巨大,而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这也是如今我们畅谈金融合作的原因,因为有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的良好基础。当下的时机也颇为合适,因为西方正遭受“中东疲劳症”的折磨,而美国政府从该地区撤军的言论也正使更多的国家更愿意接受中国的橄榄枝。
正如宁夏大学的李绍先教授所说:“中国不再把中东和北非地区视为‘埋葬帝国的目的,混乱而危险’——恰恰相反——中国现在把该地区视为大国的试金石。为什么中国和中东需要金融合作?至少有五个简单的原因:
第一,中国是本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事实上,从数量上看,中国是11个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包括伊朗和10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2443亿美元;与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的贸易总额达720亿美元。中国与中东和北非的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
第二,中国已成为本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和项目融资的重要来源国。2016年,中国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仅在2017年,中国就与阿拉伯国家签署了价值330亿美元的投资合同。
展望未来,将中国国内发展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的项目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贸易、投资和金融的联系。截至2019年年中,中国已与21个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其中包括18个阿拉伯国家。
第三,中东和北非地区已经有100多万中国侨民。随着中国加大对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甚至利比亚的战后重建的投入,这一数字可能还会增加。
第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每年进口大约4.62亿吨,其中一半来自中东。因此,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海湾国家占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的80%以上。
第五,在美国威胁实施经济制裁、美元及支付系统武器化的背景下,一些中东国家对深化与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合作的需求可能会增长。伊朗、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国已公开表示,它们强烈希望在未来的贸易和投资交易中使用本币。
简而言之,中国在中东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需要更强有力的金融合作。
基于既定合作必要性,我们要讨论具体的金融合作的形式。整个中东国家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很难给出一个能够满足该地区所有国家需求的金融合作框架。盛产石油且盈余国家和赤字国家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多种金融合作渠道。
首先,中国的崛起已经使人民币正式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目前,人民币在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约为10.9%。这使得人民币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储备货币。未来,中东国家的央行可能会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形式持有。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领域之一是双边货币交换,以实现该区域更高程度的金融稳定。中国在全球已经有36个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属于长远工具,但目前利用率较低。未来,中东贸易伙伴可能会受益于这种货币互换协议。
其次,前文提到的美元的“武器化”——美元被用作实施经济制裁的武器,从长远来看很可能导致去美元化。与其说未来全球趋势是去全球化,或许不如说是去美元化。
展望未来,互联网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的发展可能激发多币种支付体系。中国和中东国家可以促进人民币或本币贸易。在美国制裁威胁下,一些国家已经在寻求减少自身脆弱性的方法,包括使用当地货币进行贸易和投资。
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据报道,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全球支付系统,以挑战美国的SWIFT国际支付网络。最近,俄罗斯公布了一些惊人的数字——过去几年里,以美元结算的对外贸易支付从92%下降到了50%;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卢布交易量从3%上升到14%。这些国家也在讨论一种用于相互支付的新的通用加密货币,以替代美元。
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来说,未来使用人民币似乎是一个更可行的选择,因为与持续存在逆差的国家很难维持本币贸易。
第三,中国与中东国家紧密的经济一体化也需要企业和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融资。中国的熊猫债券市场就是一个合作渠道。熊猫债券是由非中国发行商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人民币计价票据。这一在岸产品为国际借款人提供了利用中国国内投资的途径,未来可能会继续发展并实现国际化。投资人群也可能变得国际化。这将是赤字国家未来的一个合作重要途径。
最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与中东国家的合作也是一个选择。
任何合作的成功,特别是中国和中东之间的金融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有力的政策对话。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和中东政策制定者之间有必要加强政策对话。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全球货币体系很可能会走向多币种的形式。人民币将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要求中国继续改革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深化资本市场——这是中国政府在过去和今天作出的非常坚定的承诺。
深化金融合作首先需要相互信任,而这种信任在中东是存在的。该地区没有一个国家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中国已经与该地区几乎所有国家展开了战略和政治对话。在我看来,这是在中国和中东之间建立双赢关系的良好背景。
中国和中东也需要彼此。面对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生产率增长下降的形式,中国的增长一直在放缓。未来,中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将变得更加紧迫。非洲,特别是中东,人口年轻化。该地区除了海湾八国,许多国家仍然正处于追赶阶段。
中东国家也需要中国,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其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长期报告中预计,石油需求将在大约10年后趋于平稳。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青年失业率在过去25年里一直是世界最高的,2017年约为30%。
这是一个完美的匹配,因为中国在全球寻找增长动力,而中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中东也需要中国的投资和融资,以加快自己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发言嘉宾稳步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苏丹·本·纳赛尔·苏瓦迪,IFF副主席、阿联酋中央银行前行长
我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这三条线,在与阿拉伯国家沟通合作的众国国家中,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是在很久之前就已建立。当时阿拉伯航海的人首先来到了印度洋,然后到达了印尼,在之后到达了东亚来到了中国,这个时间追溯到很久以前,穆罕穆德在644年和656年期间,在他的统治期间,派遣了海军东亚,因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渊源久远。交流和访问活动延续今日,长期友好的交往也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习近平主席就来到阿联酋及其他阿拉伯国家访问,今年年初的时候,阿联酋副总理穆罕穆德,还有很多的领导还有很多的商业领袖,也跟中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今年的夏天穆罕穆德陛下及王子殿下,阿方企业家访问中国,双方进行了友好对话并且在经贸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在2010年中国的出口达到了800亿,有44%的出口到了阿联酋,并且中国的进口达到了940亿,近一半的都是GCC国家。200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额是120亿。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口是1140亿,41%是来自于其它国家,数据显示,中阿双方始终在共同发展的目标下积极开展互利经贸合作,保持着良好势头。
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双方之间有非常多的展会,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公司也在阿拉伯国家开设分支机构进行投资。此外,现在阿拉伯很多个国家都有中国社区,很多的中国人选择定居在阿拉伯国家,在2010年的出口210亿美元,到了2017年这个数额达到了280亿,所以在2010年—2017年之间这个数额有一个非常大幅的增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不断推动中阿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贸易、支付结算等领域签订了多项协议,在阿联酋有250万中国的华侨,都体现了阿联酋和中国直接的经济往来,中阿双方应以现有成果为基础,继续稳步推进双方合作,阿联酋作为中国通往阿拉伯国家的一个桥梁,在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但是从短期或中期来看,,,阿中关系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我觉得在阿拉伯世界的地理的环境给了我们一个优势,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接口。并且我们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方面的环境,长期来看也是这样,有利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投资和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
中国葛洲坝集团进一步加强对中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林晓丹,中国葛洲坝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结合葛洲坝集团在中东市场基础设施业务的开展情况,围绕助力中东和中国合作实现新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中国葛洲坝集团是1970年承建了中国著名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因为这个项目而得名,后来又作为三峡工程的主要承包商闻名于世。经过50年发展,公司目的已经成为一个集建筑与投资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我们的海外业务也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目前在海外大概有99个分支机构,覆盖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目前累计的海外工程承包的签约总额大约是1000亿美元,我们的海外投资业务相对启动较晚,大概有3年时间,正在实施的是50亿美元。
一直以来,我们把中东市场看成集团的重要市场之一,目前,我们在中东地区有7个分支机构,覆盖了13个国家,前期完工的和在建的项目大概有10个,总金额是30亿美元,近期公司在中东地区又承接了两个大型项目,一个是阿联酋的海水淡化项目,日处理海水68万吨,这个项目也是目前市场上第五大海水淡化项目。我们还承接了沙特1000MW的光伏项目。
最近新签的四个项目加起来大概有21亿美元,工程承包在我公司总的1000亿美元的签约总额中只占到1/20,目前,我们的海外投资虽然对中东地区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目前也没有项目落地。
所以,我们认为不管是工程承包,还是基础设施投资,我们对中东市场都充满了期望,希望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东地区国家众多,大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差异很大,基础设施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国家相对比较发达和完善,有的国家还有很大的需求和空间,总体我们认为中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项目建设规模比较大,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回报率又比较低。
由于这样的特点抑制了国际金融机构对项目参与的积极性,阿拉伯有句谚语叫独行快,众行远,这句也被我们习近平主要所引用。(英003813-004235)采取发达国家的企业联合投标,共同投融资、总分包等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多方共赢。
葛洲坝集团实施的多个项目中都有欧美的一些技术机构、技术企业、咨询企业参与,“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我们集团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与中外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持续加大在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动中国与中东合作不断地开花结果。
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阿卜杜勒·贾巴尔·沙耶赫,Alsayegh集团主席、Noor资本主席
我想说一下中国和阿联酋之间的贸易重要性。
在今年7月份很荣幸出席了北京的会议。我们主要是为了加强阿联酋与中国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也不断地向前发展,想要加强金融银行界的合作,此次访问有良好的基础,阿联酋作为国家的枢纽,我们必须加深双边政治和经贸合作关系。
阿联酋的原油产品出口了很多的国家,2017年出口值大概是500亿美元,有8.5%是机械油,玩具等贸易大概是占了9000亿美元,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30年的时候达到2000亿美元。
阿联酋本身的地理位置是十分优越的,有30亿的居民是来自于中东其它国家和非洲地区,任何一个机构和国际组织政府会采纳新的合作框架,尤其是建立合资企业,我们可以在制造业和船运、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阿卜杜勒·贾巴尔·沙耶赫表示,中阿友好的关系得到了我们陛下的支持,也写入了我们UAE宪章当中的,我们还把它翻译成了中文。我们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专业,这样的话在未来15年到19年,阿联酋很多大学生都能够流离地掌握英语和汉语,这也显示出了中国和阿联酋之间深厚的友谊。
我们合作比较多的就是石油产业,石油资源能够造福于中东的地区,但是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同时鼓励中国物流公司来阿联酋开设分办事处,比如说阿里巴巴等物流公司、交通公司等等来这里开展业务,就像我们说的我们的服务基本上遍及了世界上的一半人口,阿联酋有7个国际机场。
同时我们与很多中东、欧洲、非洲、亚洲国家都有非常好的交通往来,阿布贾比到伦敦每天直飞超过了25次,从早上的8点钟到凌晨的三四点,我们的机场都是有飞机的,这种交通的便利性吸引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很多投资者。
阿联酋占中东地区对华出口的27%,很多的中国进口原油都来自于阿联酋,我们还与中国的中行、农行有合作,中国已成为阿联酋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致力于在各领域深化同中国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的合作更具有前瞻性,也希望中国的朋友能够来到阿联酋。
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跨境支付业务中的作用
郝鹏宇,中国农业银行迪拜分行副总经理

支付是产生于双边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包括资金转移而形成的一种资金的流动支付,双边支付体系的建立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两国贸易投资往来过程当中进行双边本币货币的支付,而不是用于第三国的货币去进行结算。
中国从90年代开始和周边国家发展边贸地区贸易,使用双边的本币或者人民币进行结算,允许商业银行互开本币账户。2009年以后,开始推行人民币推动跨境试点工作,人民币不但在边贸结算中进行使用,也是对所有的一般贸易,包括投资向下的。
从双边支付结算体系其实最终的源头是来自于双边的贸易和投资,近年来中国和阿联酋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
2018年中国和阿联酋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达到了243亿美元,较2017年增加了28%,在阿联酋国家签订新承包合同是3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在投资领域方面,中国对阿联酋国家的投资达到了12亿美元,这些数据就支持我们在双边支付体系方面是一个基础和动力。
在中国和阿联酋之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两国领导人互访之后,我们也看到了最好的历史时期,中国已经成为阿联酋最好的贸易合作伙伴,阿联酋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达到了459.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1%,这是2018年的数据。
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两国的贸易总额是达到了226.6亿美元,同比增长9.6%。从阿联酋来看,阿联酋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阿联酋整体进出口总额近8%,从投资来看也体现了较快的增长。双边支付的结算是存在着贸易往来的基础。
同时,双方政策也允许银行之间互开代理账户,通过两国在海关口岸去备案可以允许两国货币进行现钞的调运。截至到2017年末,中国和周边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的结算协定,和38个国家的央行和货币监管当局签订了双边本地货款协议,总金额达到3.67万亿人民币。阿联酋本地是允许任何币种进行跨境的支付,即不限制币种的支付,也包括人民币的使用。
双边支付体系的优势
双边支付体系的优势主要是两点。第一,提高结算的便利性。通过央行或者商业银行之间的账户往来能够直接进行资金的往来清算,可以节约时间和效率。第二方面可以规避第三方汇率的风险。即双边两国的货币直接往来,没有第三方货币兑换造成的汇率波动而影响的风险。
双边支付体系的联通和建立究竟以什么为基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考虑,要以两国目前现有的支付体系为基础,如果是人民币支付体系的话,从中国境内来看,它有自己的系统,还有银行内部的清算系统以及金融市场的清算系统,还有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支付系统。在2018年5月二期投产,增加了夜场跨境收付模式,人民币清算可以达到5×24小时+4的运营,覆盖了六大洲。通过直参行、间参行的形式支持人民币跨境的支付。
从阿联酋本币支付系统看,阿联酋央行也有自身本币的清算系统,是通过商业银行开在央行的账户去进行本币的支付。无论两国的货币怎么样去流动,最终要回到母国的清算系统当中去,所以两国之间的支付体系联通一定是源于在自身的支付体系基础上。
关于两国支付双边的支付体系建立过程,从央行层面来看,任何国家都没有达到货币体系的联通,但是中东海湾六国推出区域内的清算系统,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六国的央行建立这样一个清算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各国的商业银行通过直接联通进行区域性的清算,央行层面建立支付体系很好的设想,系统也正在开发当中。
支付体系的建立在央行达到联通之前,首先应该是一个商业银行层面功能上的实践,农业银行迪拜清算行于2017年5月10号在迪拜成立的,是拥有阿联酋中央银行办法的批发银行牌照和中国人民银行授予的人民币清算行的功能。在本地全覆盖人民币的存款、交易、清算、贸易、融资和产品。目前来看,如果利用商业银行的功能实现两国之间货币的清算,从功能上可以达到的。
1.挂牌机制和两国汇率的兑换机制。中国对中东地区的阿联酋迪拉姆、土耳其里拉等是有汇率牌照的,在阿联酋央行可兑换62个货币,从挂牌机制看两国之间货币兑换没有问题。
2. 人民币流动性的问题.从商业银行来讲是可以通过提供给阿联酋地区的金融机构和货币市场去支持人民币流通。还可以通过汇兑去支持当地企业的人民币需求。
3. 货币清算。商业银行的体系既可以连接阿联酋中央银行本地的币种清算体系,同时又连接境内的中国银行的swift系统,能够达到双币种的清算,功能上是可以实现的。
4. 清算行有自己功能的优势,可以进入到中国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以及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这三大市场,以会员成分接入到系统当中去。从迪拜分行清算的报文格式来讲,是通过swift的报文直接换成这个格式进到银行间人民币清算系统去进行清算,从系统来讲也是能够达到直通处理的模式。
所以,双边的支付体系建立一定要有长期的过程,如果在央行层面要需要政策机制的支持,包括两国签署的货币协议的货币使用安排,但是在发展的初期来讲,应该是发挥着商业银行代理账户的模式去实现功能上的支付体系联通。
推动中国与阿联酋石油产业合作
拉希德·赛义夫·苏瓦迪,Horizon Energy, L.L.C.主席
阿联酋对中国来讲是一个进入阿拉伯国家市场的窗口。中国和阿联酋已经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关系。阿联酋是中国在区域第二大的合作贸易伙伴。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当中对中国最有吸引力的一个贸易伙伴之一,在阿联酋已经有超过200个中国的集团,并且有超过20万的中国人在阿联酋生活,很多的中国商业银行也在阿联酋建立了分支机构。
现在每一周阿联酋跟中国有超过100个支行的航线,2019年穆罕穆德以及我们的商贸团访问北京,并且达成了很多共识并签署相关协议。同时,阿联酋油气资源丰富,双方在原油领域仍有很多合作机会。我原油仍然是阿联酋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支柱。新探明使阿联酋原油总储量达到1050亿桶,因此,油气合作是中阿两国合作的基石,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商业机会,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产业链较为完善,例如,钻井,还有新的技术和,维修、运输、零部件、存储等一些子服务,在整个生产链方面分不同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不同的企业,其中很多都是在中国企业。
除石油外,其它领域例如,航空航天、制造业、新能源,尤其是在制造业、国防建设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机会,因为阿联酋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邻国带来很多机遇。比如说利比亚、南苏丹等。
其中存在共同合作的项目,例如在利比亚,他们有内战、政局动荡,但在未来1-2年会很快结束。
在这8-9年当中,阿联酋的油田被很多人忽略,很多的设备还有生产线被迫关闭,这对于技术和金融合作都是机遇,可以共同合作打造项目。比如说利比亚政府并不会直接投资于此,但是他会投资到基础设施造福于自己的市民。
同时,也鼓励了中国和阿联酋公司的合作,因为只有双方的合作才能够继续深化双方友谊,不断增强合作互信,造福于周边的国家。
未来美国石油需求对中国及中东地区的影响
刘朝全,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的油气合作的情况,中东15个国家,其中有非洲的埃及,在这15个亚洲的中东国家里面,6个是欧佩克的重要成员国,包括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卡特尔、阿联酋。这六个欧佩克成员国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另外非欧佩克成员里面还有埃及、阿曼、叙利亚、巴陵、也门也生产原油,实际上以色列也开始生产天然气。
所以,在整个中东来说,基本上不生产油气的只剩下三个比较小的国家,巴勒斯坦、黎巴嫩和约旦,其它的12个国家都生产油气,所以中东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这就构成在世界能源市场尤其是在石油市场具有举轻若重的地位。
第一方面,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为基础的石油美元体系。作为目前被世界各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所接受的货币体系,在美元的体系崩塌之后支撑了石油美元,构成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第二方面,中国与中东的油气合作的发展现状。
中国在中东的合作有很多种方式,有中国与中东资源国政府直接合作包括和资源国的公司,也有中国公司和国际公司一起在中东国家联合开发石油。具体的方式有投资型的,其中,第一是伊拉克,第二是阿联酋,是伊朗、阿曼和叙利亚都有投资型的公司。
对于其它的国家而言,像目前卡塔尔、沙特和科威特油气的区块基本上不对其它国家公司开放,所以中国公司无法进入,而且除投资类型以外有的没有进去我们是以提供服务,比如说提供钻井、地震,还有地面建设、场所管道建设诸如此类的方式提供工程、技术、服务这一类来进入中东国家。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贸易型。中国进口原油2018年4.3亿吨,其中接近50%一半是从中东国家进口,整个的贸易额基本上接近1000亿美元,这是非常大的合作,第三个方面,中国在中东的金融合作情况。
中国的四大行,当然包括其它的银行,比如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还有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在世界上,在海外有大量的分支机构,在中东而言也有不少,其中最多的是在阿联酋和迪拜,因为它是中东的金融中心。除在阿联酋以外,在科威特、卡塔尔和沙特也有,当然数量远远比不过在阿联酋的数量。
中国在中东的投资、贸易和服务所使用的金融机构,其实和世界上在其它地区、其它企业、其它国家做投资服务贸易是一样的,首先是用中东国家自己的银行,第二个是用国际上的商业银行,第三个也用了中国在中东开的分支机构,这三类银行来支撑起了中国在中东的投资、服务和贸易几个业务。
目前中国在中东油气和金融业务上面有以下行业特点,首先货币互换是开始了,这是以国家为前提,而中国的油气企业已经直接渗入到金融、保险、银行、等领域,信托和租赁这一些方式就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已经会在中东国家开展的业务。
在一部分中东国家,由于美国的制裁SWIFT系统不能使用,部分石油企业它自己的银行已经开发了能够兼容的SWIFT系统来用人民币,或者是欧元来支撑这样一些项目。
第四是关于在其它地区使用的比较普遍的也是比较出名的叫石油换贷款,或者叫贷款换石油,这样一种方式在中东基本没有使用。
第五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已经深度参与到中东的交易所,在前不久的阿布扎比成立的油气交易中心,中国公司和其它西方公司,比如说BP,壳牌,道达尔,威特和日本的因帕克斯JXCG等公司一起参与到了这个交易所的过程当中,因为,目前中国是已经有几家油气交易所。从历史上来看,以美国为界,美国曾经搞过36个油气交易所,到目前为止还在有效运营,但是有些跨了,还剩下24个,以中国的经济力和油气消费量,如果说美国有24个现有的油气交易所的话,中国搞到十几个,接近二十个交易所是数量上是支撑得住的。
但是目前的数量和预期的数量,还不到它的1/3,所以交易所这一块的合作和建设,不光是油气的交易,它也有涉及的大量的货币来结算清算之类的这样一些问题。如果说美元不方便使用,可以用人民币、欧元或者其它的,竞争性的货币来进行结算。
关于在中东有几件事情最后向大家提出来,分享一下,有一些是有一些悬念。
第一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上市,今后会否有中国工作,有多大力度上的参与,这个是一个目前它在沙特境内上市,这是一个悬念之一。
第二个,说到油气,始终离不开美国,美国对中东的油气,产油国我们有一种担心,因为美国对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国进行制裁,委内瑞拉由于自己的原因是一个方面,经济上已经破产了。俄罗斯也在受制裁。对于产油国在美国以进口为主,大量进口的情况下,它是希望试图控制颤悠国,在目前美国的油气基本实现独立,在这种量变产生质变的情况下,今后的油和气出口会和中东的产油国形成竞争。
所以,沙特等其它国家会不会受到美国某种程度上的影响,现在拭目以待,我们不能仓促做结论,但是作为研究油气,第三个担心是美国会否当他的油气实现进出口的时候,目前基本上石油的话对外依存度从60%降到了10%左右,不到20%。当他以后根据IHS或者国际能源机构IEA来预计的话,两三年以后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进出口国叫Netbor,会不会把石油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武器,这个时候其它的产油国和油气进口国都需要引起高度的警觉,而在这方面中东和中东国家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也值得中国和中东国家引起高度的警觉。
开创中国与埃及合作新局面
安雅山,IFF理事、埃及投资部前常务副部长、埃及规划部前常务副部长、ENInvestment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

关于中国和中东之间的关系,通过扽西过去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基于这个情况,对未来进行预期。
首先,中国和中东地区国家,在过去的十年间有很多的改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中国的能源需求。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决定了中国对于油气的需求是在增长的。
第二,中国对于中东地区的问题发展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中东地区的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仍有部分国家存在政局不稳定问题,在2011年中国从叙利亚撤离了4000位中国的公民。
第三,中国、美国和中东地区的三方的关系。1,关系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动作,2008年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将经济的中心转移了,实际上美国因为经济的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强劲导致了需求端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与中东地区创造了很多新的领域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习近平主席之前也表达过,希望中国能够在中东地区有更多的活动和更多的一些经济上的往来,并且双方是高层之间的往来,包括经济层面、公司层面的往来都越来越多,今年高层的互访比较频繁。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在2016年也到了埃及、伊朗等等一些国家,高层之间的互访和交流的加强是很重要的。中国和中东地区的关系也由于这些高层的互访和经济代表团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所以现在中国所引领的中国和中东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的越来越紧密的一个关系,包括高层互访,包括政府间以及私人领域的一些来往,合作关系不断提升。
埃及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四次访问,他对中国非常重视,中国是我们地区最大的投资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金融服务,一些贷款还有一些兑换等。推动双边关系更好更快发展。,为埃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金融机制和这些金融工具对埃及非常有吸引力,超过了七大国家的金融机构或者是金融机制,吸引力更强。
在2018年中国对我们的贷款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额。Ekomens很多中国在私营领域的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有很大的发展。
实际上在埃及前10%的电子商务的公司来自于中国,在2021年将有可能会达到500亿,中国的公司的表现在这方面的表现是非常惊人的,让人觉得非常惊喜。还有是旅游业,中国来到埃及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且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投资机会。
所以,总结来说,未来会看到中国和埃及的协作还有我们的一些投资会进一步增长。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会得到一个更大程度的提升。包括智慧迪拜还有阿里巴巴一些智慧城市的项目,在未来很快能在阿拉伯国家落地。所以也看到很多中国的公司越来越重视这个区域,并且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这个区域,所以未来的发展和合作将是更加紧密的。